国内
当前位置:新闻 > 国内 > 正文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2025-07-08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也正式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从1931年到1945年,经过了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那么,这次展览都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在本次展览7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前,我们率先走进了展馆。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

展览中,近三分之一的文物为首次展出,让观众得以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展览共分八个部分,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1931年9月18日深夜,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本次主题展览的第一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系列宣言的电子屏幕。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不到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就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随后在未来的半个月内,又密集连续发布了三份宣言和决议,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这一次展出的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系列宣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肩负民族大义,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发出了抗战号召。在九一九宣言里面提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我们要发动游击战争。决心很大、意志非常坚定。”

在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的系列宣言中,还有一份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要早9年。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要抗战的政治意志、政治勇气。中国共产党在1932年的宣言,表明中国是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所以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整个人类的和平进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东北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在展览现场,我们看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的光辉事迹和众多首展文物。

我们的目光转向展览的第二部分——“全民族抗战 开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在这里,有一件首展的重要文物——沈忠明革命烈士证明书,在它的背后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罗存康:“沈忠明在‘七七事变’爆发,7月8日早上与日军进行肉搏作战,壮烈牺牲,年仅27岁。他是地下共产党员,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牺牲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目前还没有发现他的照片。”

这位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图像的中共党员,以不屈的精神被历史铭记着,他也是艰难岁月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勇毅抗日的缩影。就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通电全国。

在主题展览的第二部分,有一份珍贵的文物,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第二天,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在旁边的背景板上有此份通电放大的全文,其中写道:“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序幕。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以3个月时间“灭亡中国”。面对野蛮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勇敢战斗在抗战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王向明:“在精神上让中国人民重新觉醒起来,把一盘散沙式的旧中国,在抗日战争当中,把人民重新凝聚起来。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特别在中国从整体国力弱于日本的情况下,我们这样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当中紧紧发挥领导作用,是最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原因。”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志东:“卢沟桥事变之后,大量的国土沦陷,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这时候中国人有没有信心,大家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面对这种时候,我们的八路军、我们的共产党挺膺担当。我们运用了展品,向大家阐释中国军队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平型关大捷的发展过程。”

通过展柜中缴获的日军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对于地形地势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那么,面对各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的敌人,八路军的这一场胜利又是如何取得的呢?

李志东:“平型关是两山夹一沟,八路军利用了地形优势,占领了平型关最狭窄的关隘伏击他们。日军被伏击之后,发起了反攻,日军的武器弹药各方面要比我们强,有几次打到最关键的时候,他们上到了平型关一个叫老爷庙的高点。这个文物是参加平型关战役的115师343旅686团的团长李天佑,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用过的笔记本,在笔记本中他详细记载了当时日军快要攻占老爷庙的时候,李天佑命令686团不惜一切代价,打掉日本的(进攻),保障我们抢占了制高点,最后把(日军)的辎重部队和第五师团一部全歼。”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如果说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人心,那么百团大战就是“开抗战之创举,争行动之先机”。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当时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日军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与清乡,企图摧毁根据地和抗日武装。

李志东:“一道八路军总部发出的战役预备命令,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为了打破日本的‘囚笼政策’和国民党的投降危机,我们主动发起一场战斗。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发出战役行动命令,在文物里面详细介绍了作战计划、整个安排,把百团大战整个进行的过程、大小的战役进行了全面介绍。”

从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陆续参战的部队有105个团20余万人,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在展览现场,记者还看到这样两个统计表:从1937年9月到194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共作战次数是125165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这场展览是一场对先辈们的缅怀,更让人们站在历史的坐标前,审视来路、锚定当下、凝望未来。我们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