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眼下正值高考志願填報季,深圳家長劉先生一邊忙碌着研究內地各大學校的專業和錄取分數線,一邊焦急地等待着香港高校的電話。香港的大學憑借其卓越的學術水平、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多元化的升學途徑,逐漸成為內地學生高考之外的新賽道。近年來,越來越多內地學生和家長,把目光投向了香港高校和港校在內地的合辦學校,尤其是大灣區家庭,申請香港高校熱度空前,許多家長都把額外申請香港高校作為「標配」。
不同於以往內地考生高考完就開始啟動「放飛」模式,整個6月,劉先生和女兒都在緊張地為升學準備着,抓住最後的期限申請香港高校,參加系列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綜合測評面試等。他介紹,今年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招生名額比例從20%提升至40%,大大提升了考生們報考的積極性。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納入內地統招系統,報考這兩所學校的考生只需直接在系統填報,其餘六所均採用自主招生的方式,考生需自行提交入學申請,初步得到認可的學生將獲得學校面試機會,學校最終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面試表現」擇優錄取。

在港成長路徑多元 家長看好赴港求學
劉先生感慨,港大、港中大的分數早令大部分學生望塵莫及,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學校的分數近年來亦是水漲船高。他和女兒一番商量,申請了香港教育大學,看中其教育專業在全球排名靠前,畢業後有機會亦會考慮留在香港就業或者繼續深造。
和劉先生有着同樣想法的家庭數量正在明顯增多,一名留學規劃機構的負責人介紹,該校王牌專業教育學科在全球排名靠前,本科畢業生可向教育局申請成為香港註冊教師,應徵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師崗位,薪資起點較高,在內地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這成為許多家庭為孩子規劃的就業路徑。
有家長表示,如今申讀英美高校動輒一年要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開銷,而香港的高校教育質量對標世界頂尖學府,學費在10萬—40萬元區間,即使算上生活費,也頗具性價比。在升學方面,既可留港就業,又可申請海外碩士,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升學通路。

劉先生坦言,周圍有許多考生都額外申請了香港高校,甚至幾所香港的私立大學都成為不少家庭的「心水選擇」,錄取分數線暴漲。「有些家庭高三這一年緊張的備考中還專門擠出寶貴的時間衝刺英語,因為有香港的私立大學要求分數達到一本線,英語成績達到一定水平,可以提前確定錄取。」眼看有朋友的孩子已經收到了香港恒生大學的錄取通知了,劉先生羨慕不已。
港中文(深圳)綜評面試人數創新高
在申請香港高校的熱潮中,不少大灣區考生還將目光投向了香港高校參與合辦的大學。在廣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師香港浸會大學(BNBU)等學校綜合評價招生熱度居高不下,申請學生數量連年上漲。
根據學校官方公布數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5年吸引近3萬名學子踴躍報考,創下新高,經過篩選,逾15,000名考生在深圳、杭州、上海三大考點進行線下面試,最終入圍5,265人,廣東共2,140名學生入圍,佔比40.65%。北師香港浸會大學(BNBU)2025年廣東省綜合評價錄取入學測試報名人數約1.4萬人,近萬名考生通過資格審核並參加入學測試,考試人數亦創歷史新高。

帶領女兒參加了2場面試的劉先生驚呼,現在不光要「卷」分數,還要「卷」綜合素質,「面試涉及的話題面很廣,不僅考察考生的學科知識,也通過各類創新題型考核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理解分析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等。」深圳家長王先生則表示:「孩子為準備BNBU面試,參加了模擬聯合國、商業案例分析營,還專門訓練無領導小組討論。現在的高考競爭,不僅是分數比拚,更是時間管理、心理抗壓、表達能力的全方位較量。」
在不少家長看來,這些學校按照「631綜合評價測試」錄取原則,即高考成績佔60%,入學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佔10%,這對於平時思維比較活躍的學生來說,很有優勢。「如果綜評分數相對較高,高考可以少考幾十分。」有家長甚至計算出了最具性價比的分數「綜評210分以上,高考560的,最划算」。對於眾多考生來說,這意味着高考之外,還有一重保底,「不管能不能錄取,去試一下也好。」
【特稿】留港就業受青睞 來港競爭白熱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隨着申讀香港高校熱度的不斷上漲,曾經內地不少頭部國際學校裏流傳的口號「三年不努力,將來進港三」漸漸成為歷史。有資深留學規劃機構負責人表示,以深圳最牛的國際高中為例,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學生確實近半學生都是以牛劍和英國G5作為衝刺目標,以港三作為「保底」目標。但近年來,國際形勢不穩定,加上留學費用高企,有不少國際學校的畢業生放棄了歐美頂尖院校的Offer,轉而選擇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除了有學費和生活費方面的考量,不少家長和學生更重視的是,將來留在香港的就業機會。「因為就算在英國G5高校畢業,也未必能留在英國,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但港大畢業生月均三四萬港元的起薪數據,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有家長表示。
此前,在深圳舉行的一場針對國際學校學生的招生推廣活動中,相比奧克蘭大學、澳洲前八大高校招生官們上台時的平靜場面,香港都會大學的招生官甫一登台,PPT剛打出來,在場接近三成的家長紛紛舉起手機拍攝,這讓台下許多資深留學機構的老師都驚訝不已,紛紛感嘆「香港」的風向如此強勁。
成績門檻提高 錄取難度攀升
但選擇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漸漸成為了讓申請者擠破腦袋的熱門獨木橋,以內地生身份申請香港高校的學生,明顯感覺今年錄取難度攀升。有家長表示,今年不僅面臨申請提前「關門」,成績門檻也在提高。有家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本科招生官網因申請量激增早於2月就截止申請,這一政策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內地戶籍,就讀國際課程如A-Level、IB、AP、OSSD等的學生。而港大最新宣布,自2026年招生季起,申請者參加雅思或托福考試的時間必須在對應招生年度的9月1日往前推算的兩年之內,較往年縮短了一年的成績有效期,同時,港大的熱門專業最低申請成績要求也提高了,如建築學院過去只要求AAB,去年提高到了A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