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清明假期正是户外赏花踏青的好时节,陕西、河南、江苏等地景区游客量持续增长。人们外出游玩,尽享春日时光。
在陕西西安华清宫景区,大唐迎宾、胡腾舞等充满盛唐风韵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景区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为游客带来一场震撼的文化盛宴。
在河南焦作,云台山万峰吐绿、山花烂漫,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传统文化爱好者化身国风花神或精灵仙子,带领游客感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意春景。
在江苏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凤凰山百亩茶园,大人孩子们跟着茶农在茶田间穿梭,亲手采摘茶叶,品嗅茶叶的清香。
北京:假日国风活动丰富多彩
清明假期,北京的各大公园和郊区景点推出汉服游园、河灯祈福、传统手工体验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假日体验。
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里,百名汉服爱好者身着传统衣冠,缓步穿行在万顷花海之间,跟游客互动。除了展示华美衣裳,汉服爱好者们还比拼舞蹈、乐器等才艺,争夺“花神”桂冠。花园里还设有手工体验区、国风运动区和非遗集市,游客可以学习古法织布,能搭弓射箭,顺带淘一淘丝织手工艺品等。
在密云区古北水镇景区,散点演艺让游人惊喜不断。舞者身着绚丽服饰在小镇各处翩翩起舞;琵琶、古筝等传统民乐奏响,用音符勾勒春日画卷;老戏台上,民乐汉服多人组合,演绎春天故事。游人在赏春景时,也能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夜幕降临,数千盏河灯供游客免费领取,大家水中放灯寄托心愿。
山东泰安:“百年乡愁”村落 沉浸体验农耕生活
今年清明假期,在泰山脚下的“百年乡愁”村落——王林坡村开门迎客。每天上万人在这里寻古探幽,沉浸式体验传统农耕生活。
穿行在古村落里,墙上挂满黄灿灿的玉米,院子里晒着顺滑的面条,老式的磨坊铮铮作响,新出锅的粉皮热气腾腾,十几种民间手艺在坯墙青瓦的农家院里一一呈现。
就在去年,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多年的老屋。当地村党支部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传统的农家生活,不仅盘活了闲置多年的老房子,农民也多了一份收入,吸引众多城里游客前来体验感受乡村生活、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
江西弋阳:科技助力 旅游体验再升级
清明假期,江西弋阳独特的丹霞地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踏青赏春。与此同时,景区引入的外骨骼设备也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登山体验。
走进江西弋阳龟峰景区,只见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体验外骨骼的游客进行穿戴。
该设备自重仅2公斤,满电状态下,戴上它可连续行走3到5个小时,行程约17公里。清明假期,龟峰景区率先引入10套外骨骼设备,以120元5小时的价格对外租赁。
此外,龟峰景区还在清明假期采取了一系列贴心服务措施,提升游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