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当前位置:新闻 > 香港 > 正文
單親媽媽耗盡積蓄遇裝修爛尾 「執手尾」需多付20萬元
2025-03-29 来源:香港文匯網

(大公報記者 余風)置業是很多港人的夢想,而裝修往往成為繼樓價後最大的一筆開支。然而,這個涉及數十億元的龐大行業,卻長期處於「無牌經營、監管真空」的灰色地帶。近年因裝修引發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一位單親媽媽與9歲女兒相依為命,辛苦儲下一筆積蓄自置居所,剩下30多萬元都用來裝修,只希望給女兒一個溫暖的家,豈料遇上無良裝修奸商,未能如期完工,單位裝修爛尾,找人「執手尾」還要多付20萬元,有冤無路訴,非常徬徨。

圖:單親媽媽阿梅耗盡積蓄自置居所,剩下的30萬元全用來裝修,工程卻爛尾,找其他師博執漏需要額外20萬元,令她非常徬徨。大公報記者麥潤田 攝

資料顯示,2021至2024年間,香港海關共處理21宗裝修業投訴,檢控13宗,最高判罰3萬元,但這與消費者動輒數十萬元的損失相比,無異是杯水車薪。立法會議員及專家均指出,本港裝修業一直欠缺監管,社會對於有關行業是否需要發牌監管需認真討論。

「我辛辛苦苦存下的30多萬血汗錢,與女兒相依為命的安樂窩,就這樣化為烏有!」單親媽媽阿梅約七個月前在網上聯絡一名裝修師傅,為其新購入的280平方呎單位裝修,報價單列明整個裝修工程約36萬元,裝修內容包括拆牆築牆、清理泥頭、重鋪水電及全屋傢俬訂做等。根據合約所定,工程需於去年12月5日交貨。

門窗傢俬假天花沒訂貨

但到了交貨日,阿梅發現其單位內的裝修只完成約四成,遂與有關裝修公司負責人交涉,至去年12月31日,單位內的裝修只做多了一點,阿梅指及後對方保證農曆年前交貨,惟她發現對方於今年1月底已停工,該單位裝修只完成大約五成。

「沒有完成的工程,全部都是最貴的部分,包括鋁窗、傢俬,所有木門、假天花沒有到貨,這部分超過10萬元。」阿梅表示,曾質問裝修公司何時完工,對方只一再推搪,而她要求對方提供相關訂貨的單據及照片,證明已落單訂購鋁窗及傢俬,對方卻一直未能出示。及後她向有關傢俬、電器及鋁窗公司查詢,均發現沒有相關訂單,「我有理由相信,裝修公司以不同名義去詐騙我,而36萬裝修費,我已付了30萬元,但到現在仍未收到樓。」阿梅只有報警及向海關求助。

日前阿梅聘請公證行評估其單位的殘局,發現不少工程手工差劣,部分電線接口更未完善,「我還要再給20多萬執手尾,單位外仍架有棚架未處理,如掉下來傷人,我便要負責。」她指出,現時首要解決棚架的問題,而她希望政府能對有關行業做好監管,以免市民受騙受害。

消委會倡設政府認證機制

按《商品說明條例》,商戶在營商中使用虛假商品說明屬違法,若接受付款時意圖不供應產品或無合理理由相信能按時供應,即可構成不當接受付款罪,最高可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海關發言人表示,作為有關條例主要執法機關,嚴打裝修業不良營商手法,積極處理舉報並依證據執法。海關同時加強業界合規推廣,舉辦簡介會及案例分享,向市民講解投訴趨勢及常見陷阱。

消委會發言人指出,裝修行業因門檻低導致服務質素參差,該會2024年發表一份相關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及業界推行標準報價單範本及設立政府認證制度等機制,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長遠目標是提升行業規範性,降低款項挪用及企業跑路風險,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

責任編輯: 宋得書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