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研究多時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昨日出爐,目標在五年內完成,第一階段措施將於明年1月起實施。今次方案透過「一加一減」重新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一方面大幅放寬醫藥費減免申請資格,使合資格受惠人數由現時約30萬激增至約140萬人,同時增設封頂機制,除自費藥,每名病人每年收費上限是一萬元,料7萬人受惠。同時,上調公立醫院部分收費,其中急症室收費400元,危殆及危急病人免收費;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每項藥物分別收費20元及5元,每次最多發放4周藥量。首階段實施後,每年多收約30億元,全數用於公營醫療服務。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希望,透過收費改革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和濫用;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形容:「方案扭轉現時『輕症平、重症貴』的情況,不想出現小病高資助,大病反而要病人大量自費,這種結構失衡、資源錯配的情況。」

盧寵茂在記者會上形容,今次改革方案姍姍來遲,「到底醫療系統是否可以持續?不只財政的可持續,亦是醫療質量可持續的問題,上一次收費調整已經是8年前。」
他解釋,人口老化令需求不斷上升,加上先進新藥械和治療方法令醫療成本不斷上漲,現時公營醫療服務的經常性開支佔GDP 4.1%,為了醫療質量可持續性,必須全面進行醫療改革,公營醫療的資助和收費改革是重要一環。
急症室收費400元 危重患者免費
特區政府希望透過改革資助架構,令醫療資源用得其所,引導市民善用醫療資源,減少浪費和濫用,從而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盧寵茂強調,這次改革是有加有減,「加」是加強對「貧、急、重、危」疾病的病人保障,「減」是減少浪費,改革之後政府仍然會維持高度資助,目標是未來5年,公營醫療資助率由目前97.6%逐步調低至90%。

高拔陞介紹,該方案引入按項共付概念,非緊急放射診斷及病理檢驗服務,進階及高端項目將收費,亦會調整標準藥物收費及數量。其中急症室由目前劃一180元上調至400元,危殆和危急病人豁免;住院每日加至300元,取消現有入院費,療養及復康病床每日200元。
專科門診包括外科、骨科等,不論首次看症或覆診,診金劃一加至250元;專科藥費每項加至20元,亦只會配4星期藥。專科門診病理檢驗及非緊急放射造影現時無須另外收費,日後基礎服務維持免費,進階及高端項目例如超聲波及磁力共振,要收50元至500元不等。
同時,醫管局會透過優化的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大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和增設住院及門診費用上限,將更多病人納入安全網,例如放寬藥費減免的申請資格及資產限制。入息限額以全港家庭住戶的入息中位數為基準,上限由75%調高至100%,一人家庭限額調高至150%,資產限額與申請公屋看齊;同住但沒有直接財政聯繫的家庭成員無須納入審查,涵蓋期限亦由現時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預計合資格受惠人數由現時30萬增至140萬。

每年增收30億元 補貼更多病人
醫管局新設封頂機制,除自費藥,每名病人每年收費上限是一萬元,以助長期病患等,預計約7萬人受惠。政府初步估計,若求診人數不變,每年額外多30億元收入,以補貼更多病人。
對急症室收費會否帶動私營醫療加價,高拔陞認為急症室不應該與私家診所進行比較,「私家醫生很多時治療最簡單的傷風感冒都要收費數百元,這些是最簡單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輕症收費不能與急症室收費比較。」
他強調,急症室的配置是全年24小時、365天開門,是照顧及處理危殆、危急病人,希望透過新收費模式,加強家庭醫學門診服務等,改變部分輕微病症的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的習慣,以扭轉現時「輕症平、重症貴」及「小病高資助,大病要自費」這種失衡、資源錯配的情況。
改革方案將於明年起首階段實施,特區政府之後會於2028年、2030年檢討收費結構。


收費封頂 機制優化 病人享更多資助
對公立醫院全年收費10,000元封頂機制,香港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全港750萬市民皆合資格申請,適用於所有收費項目(自費藥械除外),以保障重病病人,舉例一名病人因心臟病求診,並因後遺症及自身長期病患使用醫管局服務,全年支付藥物、住院、普通科門診等費用約46,865元,成功申請後每年在公立醫院只需支付最多10,000元,多出的費用由醫管局包底。
上調入息限額擴費用豁免範圍
特區政府同時優化費用減免機制,日後申請者的入息限額會以全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為基準,一人入息限額調高至中位數150%、資產將跟隨公屋限額。
高拔陞以一名40歲沒有物業的清潔工為例,每月入息為1.5萬元,資產28萬元,在現行減免機制下得不到任何費用豁免,而在機制改善後,該名工人的入息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150%,資產亦少於一人家庭資產限額,因此可以獲得部分豁免。最長的減免有效期由現時12個月延長至18個月,範圍將涵蓋至偶發性使用普通科門診的65歲以下人士。
在加強危重病人藥械保障方面,高拔陞表示,將放寬安全網申請資格,包括放寬收入計算方法、擴闊累進計算表等,讓更多中等收入家庭病人獲得自費藥械資助,以及現時獲部分資助的申請者可以獲得額外資助。
他舉例說,一名獨居於公屋、37歲的病人任職文員,患有牛皮癬關節炎,使用自費相關藥物每年藥費需約107,100元,在現行機制下,病人首次申請及持續申請的分擔額,分別為55,400元及45,900元,在機制放寬後,病人首次申請及持續申請分擔額將分別下降59%及80%,獲得更多資助。
香港醫衞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加強醫療保障非常重要,這三方面措施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病人,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為針對低收入人士與家庭設立,改革之後可以申請到的人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