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1月22日是臘月二十三,中國傳統的小年兒,俗話說“過了小年就是年”,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濃,每家每戶都已經開始置辦年貨,各地的傳統習俗也逐漸熱鬧起來。
進入臘月,在大巴山北麓、陝西最南端的安康鎮坪縣,當地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吃庖湯飯、做臘肉,為迎接農曆新年做準備,年味也漸漸濃郁起來。
為感謝親朋好友的幫忙,殺年豬當天會做一頓庖湯飯來款待大家。在陝南,民間過去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現如今食品供應豐富,“冬臘風醃”已成為一種風味。當地人在殺完過年豬後,除了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的全部醃熏成臘肉,一年四季慢慢享用。
二十三,祭灶官。在河南沁陽的東沁陽村,每到小年,當地村民都要用傳統手工技藝,製作甜口的祭灶火燒,希望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熱乎乎的祭灶火燒口感外皮焦脆,內裡軟糯,香甜味美。在東沁陽村,小年時候的祭灶火燒只做5天,今年一共做了2000多個,人們不僅自己吃,也預訂了寄給外地的親朋好友,共享家鄉的甜蜜年味兒。
小年忙年。在新疆巴州的和靜縣,當地巴音布魯克鎮的蒙古族牧民正在釀製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奶酒。
在巴音布魯克,過春節還要炸五畜餅,將發酵的面,做成馬、牛、駱駝、綿羊、山羊的樣子,炸製成金黃色,稱為“五畜”,這也是當地牧民沿襲下來的過年習俗,慶祝豐收,期盼來年五畜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