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1月23日電(記者吳茂輝、趙玉和) “等到開春,天氣再暖和一些,我就投放螺苗,正式恢復生產。”經過四個多月重整旗鼓,海南省文昌市舖前鎮東風螺養殖戶史平重燃希望。
2024年9月,17級超強颱風“摩羯”席捲文昌,房屋受損、森林被毀、基礎設施破壞。災情發生後,在各界幫助下,文昌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和重建工作,生產生活穩步恢復。
1月19日,文昌一家東方螺養殖場已恢復生產。新華社記者郭良川 攝
在舖前鎮新埠海海岸,大大小小的水產養殖場曾被颱風肆虐得滿目瘡痍。如今,這些養殖場重煥生機,有的重新蓋好篷布,有的正在對養殖池進行消毒、清洗,以備投放新苗。 “已經清洗兩遍,再清洗一遍就可以投苗了。”史平說,“新的一年,希望能有個大豐收!”
一些規模化水產養殖基地則已經完全恢復生產。在海南勁龍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基地,辦公樓大門上張貼的春聯格外醒目,大紅的顏色透著喜慶與希望。生物餌料車間、種蝦車間和育苗車間全部修繕一新,各條生產線正常生產,颱風肆虐的痕跡早已消失不見。
“去年12月初我們就完全復產了,昨天剛剛向江甦的下游客戶發了2300萬尾蝦苗。”公司負責人許秋衛說,春節期間正是下游水產養殖場投苗高峰期,這段時間公司每日都有訂單。
不僅水產業在逐漸恢復,畜牧產業也全面復甦。
1月20日,海南新泉文昌雞有限公司種雞場工作人員在查看種雞。新華社記者 吳茂輝 攝
在昌灑鎮海南新泉文昌雞有限公司種雞場,孵化、種雞和肉雞育肥廠房全部滿負荷運轉,各環節井然有序。其中,在肉雞育肥廠房,一隻只文昌雞羽毛鮮亮、精神抖擻,每日出欄量就達5000多羽。
“政府給了我們不少幫助,現在已經全部恢復生產,颱風影響已完全消除。”雞場負責人周世安說,“接下來還有信心擴大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
為幫助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文昌制定災後恢復方案。其中農業方面,截至目前已發放補貼資金1300多萬元,組織抓好大棚、水產設施、雞棚舍、豬欄等恢復重建工作,雞棚舍、豬欄修復率為100%。
重建家園,生態修復也要同步跟上。作為防禦颱風的第一道屏障,海防林的修復行動正在火熱展開。
在木蘭燈塔海岸坡地上,數十名頭戴草帽、腳蹬雨靴的工人緊張忙碌著。他們有的揮鋤挖坑,有的投放椰苗,有的澆水灌溉,大家分工明確、動作嫻熟。
1月19日,工人在文昌市木蘭燈塔海岸坡地種植椰樹。新華社記者 吳茂輝 攝
“和原來的木麻黃樹相比,椰子樹不僅抗風能力更強,也更加美觀。”工人韓吉衍擦了擦汗,然後將一鍬紅土鏟到剛種下的椰苗根部,並輕輕拍打夯實。他說:“這片椰林要種280畝,我們每天干八九個小時,這幾天就要種完。”
為進一步提高海岸防風能力,“摩羯”颱風後,文昌採取“椰子純林”“椰子混交木麻黃”等慢生和速生樹種搭配的造林模式,建設海防林示範點,目前已完成海防林造林面積2200畝。
“未來,我們還要廣泛發動群眾對海防林進行改種修復,努力把更多海防林構築成集生態防護、經濟效益與景觀效果為一體的綠色屏障。”文昌市舖前鎮政府林業辦幹事董江義說。
登上木蘭燈塔俯瞰,稚嫩的椰子樹排列整齊,在風中輕輕搖曳,附近那些曾在狂風中折腰的野樹,也冒出了一簇簇翠綠新葉。極目遠眺,環島旅遊公路沿著海岸蜿蜒向前,自駕、騎行的遊客絡繹不絕,盡情享受著美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