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news > 正文
6萬餘個、2.9萬億元!這份2024年城市更新“成績單”很溫暖
2025-04-26 来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近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了解到,2024年,我國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餘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綜合性成效逐步顯露。

住房城鄉建設部表示,2024年全國各地不斷創新完善城市更新工作機制、制度政策和實施模式,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萬餘個,完成投資約2.9萬億元,其中包括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多種類型項目。

住房城鄉建設部介紹,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10多個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21個城市設立城市更新局,常態化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專職管理。在構建制度政策框架方面,1個省9個城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條例,92個城市出台了管理辦法,150個城市印髮指導性文件,城市更新目標任務、路徑程序逐漸清晰。

不僅如此,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城市體檢的同時,各地還創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資機制,12省設立專項資金給予獎補或貸款貼息,28個城市設立了城市更新基金,總資金規模達4550億元。各地通過政企合作、特許經營、企業承包、自主更新等,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廣東首例業主“自籌自建”改造危舊房正式交房

近日,廣東省首個由業主“自籌資金、原拆原建”的危舊房改造項目——廣州市花都區集群街2號完成驗收,並順利交房交證。這座建成使用了近50年的老樓,完成了一場了不起的蛻變。從老舊房屋推倒重建至竣工,歷時約九個月,業主們迎來了煥然一新的家。

新房交付儀式上,8位業主代表領取了新房鑰匙和不動產權證。

廣州市花都區集群街2號居民黃細祥稱:“鑰匙和房產證一起給,之前大概就兩三平方米,連廁所、連廚房都在裡面,現在看一下都比較光亮,清晰分開,比較好用。年前就可以交付給我們使用,我們非常開心。”

廣州市花都區集群街2號居民鐘彩蘭稱:“最期待是有電梯,第二個是管道煤氣,我們現在年紀大了,腿腳不是很好,所以有電梯的最好了。”

集群街2號樓始建於1970年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屋的結構逐漸老化,設施也嚴重滯後,由於多方面的安全隱患和居住不便,該樓被鑑定為D級危房。

傳統的微改造已無法解決房屋根本性問題,而因地塊面積小、開發利潤低,開發商對重建項目意向不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引導居民承擔主要改造成本,共同探索“自籌自建”的模式。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辦事處主任江志冰稱:“不單是結構老化,戶型設計也老化。在重建的過程中,對於戶型的設計也重新進行了優化,對於房屋內部的結構,包括公共基礎設施都是重新進行配置的。”

項目的總投資約800萬元,居民按照每平方米4600元的標準分攤費用,並根據樓層和麵積的不同進行細化調整。在保證安全和合規的前提下,增加了部分公共設施和居住空間的面積,提升了新樓的整體居住品質,改善了原有房屋的不便和不足。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局長李文偉稱:“適當增加了廚房和洗手間的面積,也配套加裝了電梯,這樣,居民實際上得到的面積是比原有的提升了的。”

財經快評:發揮市場優勢 共築溫馨家園

9個月,每戶交30萬元,房屋增值160%,廣東省首例“自籌自建”的危舊房改造項目交付吸引多方關注。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發展的必答題,但危舊房改造面臨著資金短缺、模式單一等諸多棘手難題,廣州業主“自籌資金、原拆原建”的做法,為我們打開了思路,市場機制的創新嘗試就是那把打開老舊小區改造困局的“金鑰匙”。

在杭州,浙工新村小區的重建項目中,居民自籌約4.7億元建設“新家園”,佔小區重建全部費用的八成以上;在廈門,為了解決停車難、“花式”佔位等問題,居民自籌1300萬元自建停車樓;不久前,住建部明確表示,2025年要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並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城市更新,其實也是思路的更新、機制的更新,需要多方攜手、共同合力,為居住品質提升、為城市面貌改善,為投資潛力釋放、為家裝家電消費激活,可謂一舉多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才能一起共築“溫馨家園”。

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 www.china-news-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