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據韓聯社消息,韓國統一部19日表示,朝鮮已將位於朝韓邊境板門店朝方一側的標誌性建築“統一閣”更名為“板門館”,此舉被視為平壤加速“去統一化”政策的最新動向,進一步凸顯兩國緊張關係。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具炳杉在當天的簡報會上稱,經確認,朝鮮已於2024年8月更換建築匾額,但韓方近期才完成核實。他表示,更名與朝鮮自去年起將韓國定義為“敵對國”、系統化清除南北統一象徵的政策方向一致。這座建築位於非軍事區(DMZ)共同警備區朝方區域,曾多次作為朝韓高層會談場所。
“朝鮮似乎正從意識形態到實體層面全面切斷與韓國的聯結。”具炳杉強調,朝方早在2024年1月就拆除了原寫有“統一閣”的匾額。
這座更名的建築因2018年曆史性事件聞名——時任韓國總統文在寅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此舉行第二次首腦會談,承諾推動半島和平進程。此前數月,金正恩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了首次朝美峰會。
自2019年朝美無核化談判破裂後,南北關係持續惡化。朝鮮頻繁試射導彈,韓國則強化軍事部署。今年2月,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更通過決議,廢除多個對韓對話機構,明確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對國家”。
截至發稿,朝鮮尚未對更名事件置評。板門店作為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地,始終是半島分裂現狀的核心像徵。
責任編輯: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