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news > 正文
大國工程看新疆丨西氣東輸工程惠及我國近5億人口
2025-05-18 来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一根根粗壯的黃色管道,如同虯龍一樣盤繞在西氣東輸第一站,管道內天然氣奔騰不息,經過除塵增壓後,一路向東而去,最遠可輸送到上海。

mmexport1747446336714

5月14日,一輛智能巡檢機器人在西氣東輸第一站巡檢。塔里木油田供圖

5月16日,“大國工程看新疆”主題採訪團來到位於輪台縣的西氣東輸第一站時,很多記者感到驚訝:東部不少城市居民生活用氣,居然來自如此偏遠的新疆戈壁。 “目前,場站日輸送天然氣約6000萬立方米。按照一家三口日均用氣0.5立方米計算,這裡日輸送出去的天然氣可滿足1.2億戶家庭使用。”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氣運銷事業部西氣東輸第一站站長梁士佳說。

西氣東輸第一站是西氣東輸工程一線的源頭和起點。 2002年,作為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的西氣東輸工程一線啟動建設,這條起自新疆輪台縣輪南鎮、止於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的能源大動脈,長約4200公里,橫貫我國東西。

承擔著塔里木油田85%以上天然氣計量輸送任務的西氣東輸第一站,被譽為塔里木油田的“心臟”,自2004年9月投運以來,已平安穩定運行20餘年。 20餘年來,西氣東輸第一站員工紮根戈壁荒漠,任勞任怨,默默付出,守護場站安全,保障平穩供氣,無一日斷供。

IMG_20250516_153334

西氣東輸第一站員工通過大屏監控場站運行。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於江艷攝

為提升場站安全運行標準,近年來西氣東輸第一站持續推動智能化建設。現在,場站高空安裝了甲烷激光遙感探測儀,它如同一名“哨兵”,24小時站崗值守,防止場站出現天然氣洩漏;還有智能巡檢機器人,它不懼酷暑、不畏嚴寒,輔助巡檢工人日夜守護著場站安全生產。

落實“雙碳”目標,西氣東輸第一站還通過電壓差動能回收系統發出“零碳”電。場站外輸天然氣時,會對天然氣進行壓縮增壓,增強天然氣流動性,場站就是利用這一壓差來推動發電機組齒輪轉動發電,一年所發電量除滿足場站使用還有大量結餘,結餘電通過電網外輸出去。 2023年10月,西氣東輸第一站被認定為零碳油氣場站。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氣運銷事業部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常桂川介紹,截至2025年3月底,西氣東輸第一站已累計向下游輸送天然氣超3700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標準煤4.92億噸,減排二氧化碳5.29億噸。

截至目前,西氣東輸工程已建成4條管線。西氣東輸工程二線西起新疆霍爾果斯,東達上海,南抵廣東、香港;三線也西起霍爾果斯,南抵福建、廣東;四線(吐魯番—中衛)新疆段已於2024年9月投運。

現在,由西氣東輸工程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共同構築的管道系統,在長三角地區與中俄東線、川氣東送管道、蘇皖管道、青寧管道之間互聯互通,融入全國天然氣“一張網”。

目前,4條管網總里程超2萬公里,其中,西氣東輸工程二線與起自土庫曼斯坦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在霍爾果斯相連,共同構築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長的能源大動脈。

通過互聯互通管道,堪稱超級工程的西氣東輸工程管道系統供氣範圍可覆蓋全國28個省區市,惠及400多個城市、3000餘家大中型企業和近5億人口。

IMG_20250516_151951

5月16日,“大國工程看新疆”主題採訪團在西氣東輸第一站採訪。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於江艷攝

作為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的塔里木油田,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已起步氣化南疆建設,2013年建成投運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截至目前,氣化南疆天然氣利民管道工程運行里程超4700公里,累計輸送天然氣超650億立方米,實現南疆五地州供氣範圍全覆蓋,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 www.china-news-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