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時,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這個分區管控具體是怎樣的? 2025年又將如何實施呢?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讀。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 202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國已劃定44604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基本實現了全域覆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占國土面積的54.4%,重點管控單元占國土面積的14.1%,一般管控單元占國土面積的31.5%。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副司長姜華表示,將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綜合決策、環境准入、園區管理、執法監管等方面加大應用的廣度、力度和深度。我們還要指導地方積極利用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手段,對違反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的行為加強監管執法。
2025年,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生態環境法典,制定發布相關工作標準,指導地方開展實施成效跟踪評估,對不同區域實行精準、差異化管控。圍繞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來編制不同區域、不同單元的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從源頭上為優化生產力佈局、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綠色標尺。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美麗中國建設 分級分類加快推進先行區建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那美麗中國先行區將要怎麼建?最終達到什麼樣的新圖景?來看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的解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今年1月轉發的《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在“十四五”深入攻堅,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要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重點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2025年,我國探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路徑模式,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將分別在區域、省域、城市和縣域各層級展開。在區域層面,全國規劃五大戰略區域,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它們是:京津冀減污降碳協同和生態修復示範區、長三角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粵港澳融合創新美麗灣區、長江流域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帶和黃河流域上中下游協同保護和治理區。省域層面,一省域一特色,發揮省域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重點支持50個左右城市、100個左右縣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