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news > 正文
你好,代表|胡春蓮: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完善醫教協同服務體系
2025-05-06 来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杜安琪):青春期是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心理健康問題多發時期。在履職調研過程中,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胡春蓮發現,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2023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我國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佔總人數的30.28%,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今年全國兩會,她帶來了關於健全完善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醫教協同服務體系的建議。

“目前,家長和學校師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知度及重視度還存在一定差距。”胡春蓮表示,一些青少年及其家長對於心理問題有病恥感,很少主動就醫,導致忽視、隱瞞心理疾病。部分學校把學生心理危機事件視作關乎學校聲譽的負面事件。家庭、學校、社會在青少年心理問題上遵循各自目標,缺乏一致性。此外,目前多數省份的醫教協同服務體係不健全,不利於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干預體系。很多醫院缺乏對青少年心理危機的及早干預,造成乾預的滯後,事倍卻功半。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社區、家庭、媒體和醫院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和協同工作機制,胡春蓮建議,以“心理體檢”為抓手,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協同服務體系;整合醫療機構、社區、學校等專業心理人才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鼓勵學校設置心理諮詢室,規模較小的臨近學校可共享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醫療機構心理專業人員可定期到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鼓勵教師與心理醫生進行雙向溝通交流,通過醫院跟崗見習等方式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同時,胡春蓮認為應該健全心理監測體系及乾預機制,包括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檔案、設立24小時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綠色通道等。在干預機制方面,要健全分級診療與轉診網絡,推動形成由學校心理諮詢室、社區、醫院共同參與的“篩查—轉診—隨訪”機制。對於復雜的心理問題病例,可在多學科協作解決共病問題的同時,利用互聯網醫院平台,開展遠程會診和線上複診。

此外,還應完善休學、復學協同管理制度,加強心理問題的科學研究,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胡春蓮希望,通過實施以上舉措,社會能夠整合醫療機構、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力量進行綜合多重干預,推動形成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科學、高效、可持續的長效機制,切實降低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率與其致殘率。

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 www.china-news-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