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の不滅のスタイルに関するリアオ・ビニュー氏の詩

中讯社2025-05-19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安江洋绘制《仙风道骨张三丰》诗意图,张红星教授注解,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全书384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癸未岁怀张三丰七律

邋遢形骸别有真,松溪云窟道初臻。

寂然不动通天下,清净无为感至神。

四象两仪归太极,三花五气化长春。

九重苦苦空寻访,烟雨披蓑早出尘。

微信图片_20250519132914.jpg

黄德劲先生诗评:

彬宇先生怀张三丰祖师七律,以浓缩的意象群与道教术语,构建起张三丰“由武入道、由道返俗”的精神图谱。其语言风格既延续陶公“悠然见南山”的隐逸传统,又开创“擀面杖头风雷声”的俗中见雅新风;历史启迪则完全超越个体传奇,成为理解明代三教融合、内丹理论发展及民间造神机制的文化密钥。正如张三丰在《玄要篇》所言:“道有先天与后天”,这首诗亦在虚实相生中完成对历史真实与精神真实的双重抵达。

诗中“松溪云窟”“清净无为”“太极”“三花五气”等意象,精准对应张三丰“武当丹士”的历史身份(《明史·方伎传》载其“寒暑惟一衲一蓑”)。“邋遢形骸”暗合史载张三丰“不饰边幅”的形象特点,形成“形散神凝”的独特表达。

“四象两仪归太极”将《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转化为武术哲学,反映其开创太极拳时“易理为体,拳法为用”的思想(见《大道论》)。“三花五气”出自《钟吕传道集》,经诗句“化长春”的改造,体现张三丰“以武入道”的修行观。

末联“九重苦苦空寻访”指明代六位皇帝遣使寻访的史实(永乐帝曾遣使44次),“烟雨披蓑”则呼应《名山藏》记载其“蓑笠逍遥”的隐逸形象,形成对权力体系的诗意解构。

全诗揭示了张三丰形象的三重建构:道教典籍中的修真者(《明史》)、武术谱系的宗师(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民间传说中的仙人(《三丰全书》),反映明清时期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诗中“太极”与“出尘”的辩证关系,为现代武当武术申遗(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提供了核心价值依据。“清净无为感至神”则与当代心理学正念疗法存在跨时空共鸣,美国哈佛大学2023年研究证实太极拳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改善效果(改善率37.6%),验证了诗中“化长春”的养生智慧,可谓诗意深沉也!

张三丰(1247年—?),名君宝,字玄玄,号三丰子,出生于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生平极具有传奇色彩,史载曾任元朝博陵县令,后辞官修道。其融合道家思想创立武当派,开创太极拳等内家拳术,形成三丰派、隐仙派等多个道术与武术流派。提出了“福自我求,命自我造”的修真理念,著作包含《大道论》《无根树》等丹道经典,将玄奥的道教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诗词形式,推动道教思想传播。武学主张“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对中国武术发展影响深远。‌

张三丰受明清多位皇帝敕封,尊号包括“通微显化真人”“清虚元妙真君”等,成为道教内丹修炼与武学理论集大成者。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将其塑造为武林泰斗,广为人知。

谨依彬宇先生诗意,以“邋遢感至神”“太极早出尘”简析之。

邋遢感至神

“邋遢形骸别有真,松溪云窟道初臻。”首联以“邋遢形骸”暗合史载张三丰“寒暑惟一衲一蓑”的隐逸形象,表面写其不拘小节的外貌,实则通过“别有真”点破道家“返璞归真”的修行内核。下句“松溪云窟”以自然意象构建修道场景,呼应其在武当山“面壁九年”的苦修经历,同时“道初臻”暗示其从外丹修炼向内丹心性的转化,契合道教“性命双修”的进阶路径。将邋遢外形与内在道性并置,形成“形骸”与“真道”的张力,合乎《道德经》“大巧若拙”的美学理念。“松溪”象征清静无为,“云窟”即仙家洞府,以环境烘托人物超然物外的境界,语言简练而意境悠远。

“寂然不动通天下,清净无为感至神。”颔联化用《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哲学命题,暗喻张三丰“内丹”修炼的至高境界——通过静定达到天人感应的状态。“清净无为”则呼应其融合儒释道的思想,如《大道论》所言“三教归一”的终极追求。后句“感至神”既指其内丹修炼的玄妙体验,也暗含民间传说中“神功盖世”的武术造诣。以“寂然”与“通天下”的对比,展现道家“静极生动”的哲学观,与太极拳“以静制动”的武学原理形成互文。同时化用儒家经典入诗,却以道家语境重构,体现了张三丰“三教圆融”的思想特色。

《列仙全传》有极精短的传述: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君宝,字玄玄。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目为张獵狷。日行千里,静则瞑目旬日。所啖斗升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也。元末居宝鸡金台观,留颂辞世而逝。土人杨轨山置棺殓讫,临窆发视之,复生。乃入蜀。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炼,结庵于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尝栖其下,久则猛兽不距,鸷鸟不搏,人益异之。后入武当,常语乡人云:“兹山异日当大显于时。”居二十三年,拂袖游方而去。永乐初,敕正一孙碧云于武当建宫以候。天顺中,赠为“通微显化真人”,或隐或见。

读此小传可知三丰祖师之“非凡”:形象非凡,举止非凡,人生履历亦非凡也。历览种种记述,似以汪锡龄敬述之《三丰先生本传》最为详尽。汪锡龄何许人也?

民国《乐山县志》卷八“官师”曰:汪锡龄字梦九,江南歙县人,历官户工二部,康熙末任四川建南道,在任八年,风清弊绝。时值西藏用兵,筹策安边,殚竭心力。西藏既定,边境卒赖以宁,时人称为川南保障。迁河运道副使,未几弃官入蜀,于城东凌云山阴石堂溪一带置土田,筑室丹霞峰侧,额曰“丹霞静室”。殁,葬就日峰后。

最关键的,是汪锡龄“受修养秘法于张三丰先生”,乃张三丰祖师之嫡传拥趸也。故此所知必详尽,而所述必虔敬也。因此我们据其所言,看一看不凡的三丰祖师。

张三丰祖师的先祖来自江西龙虎山,所以曾自称是天师的后裔。祖父张裕贤,精通星象算术。南宋末年预知帝王之气将从北方兴起,于是带领本支眷属迁徙到辽阳懿州。

裕贤公有子名张居仁,即张昌,字子安(又一字仲安),号白山,乃三丰祖师之父。他年轻时就怀有非凡的才能,元太宗招揽人才,张子安在策论科中入选。然而他生性淡泊,不想做官,因此一生都隐居在山林之中。

元定宗丁未年夏,三丰祖师的母亲林太夫人梦见一只玄鹤从海天之间飞来,随后便生下了张三丰,当时是四月初九子时(有说是七月二十六日)。三丰祖师天生神奇不凡,有着龟形的身姿和鹤一样的骨骼,耳朵大且眼睛圆润。

五岁时,他不幸染上怪病,视线渐渐模糊。当时有一位叫张云庵的人,是个世外异人,担任碧落宫的住持,自号白云禅老。他见到张三丰后,便十分奇特,说:“这孩子有仙风道骨,绝非平凡之辈。只是眼睛遭遇魔障,必须拜我为师,才能摆脱尘世的遮蔽,让智慧的光芒再次闪耀。放在我这儿吧,等好了我就送他回去。”

太夫人答应了,于是三丰祖师就拜入白云禅老门下做徒弟。他在庵中安静地住了半年,眼睛渐渐明亮起来。张云庵教他诵读道经,他一过目就能明白,闲暇时还兼读儒家和佛家的书籍,随手翻阅,领会其大概意思便作罢。

转瞬七年。太夫人很思念儿子,白云禅老也不再挽留。三丰祖师回到家里,专心钻研儒家学业。元中统元年,他被推举为茂才,成绩优异;中统二年,因文学才识出众,名字被上报朝廷,以备提拔任用。

但这并不是先生最想做的事情。他只是要完成父母的愿望,光宗耀祖罢了。至元甲子年秋天,他游历燕京,当时元朝刚刚在燕京定都,朝廷下诏征召前朝有文学才识的人等候任用,他便滞留在燕京,名声和威望日益提高,并结识了平章政事廉希宪。廉希宪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上奏朝廷补任他为中山博陵令,随即前往赴任。

在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他去寻访葛洪山,相传这里是葛稚川修炼的地方。他因而想到自己做这个闲散的官职,和当年葛稚川任勾漏令的情形颇为相似:我难道不能像葛洪仙翁一样吗?

第二年,母亲不幸去世。不过几个月,父亲也去世了。三丰祖师于是彻底断绝了做官的念头,遵奉丧礼回到辽阳,终日哀伤过度。他找了一处高洁的山地,将父母妥善安葬后,守孝数年,每日诵读道教经典。

忽然有一天,一位邱道人前来敲门拜访,两人畅谈玄理,满座清风,让人顿生超脱尘世之想。邱道人离开后,三丰先生便收拾行装外出游历,把田产全部交给族人,嘱托他们代为扫墓,带着两名小童子一同上路了。

他北到燕赵之地,东到齐鲁之邦,南至韩魏区域,往来于名山古刹之间,吟诗观景,走走停停。就这样过了将近三十年,都没有遇到什么机缘。

于是他向西前往秦陇地区,汲取太华山的灵气,领略太白山的奇景。他过秦岭,越陈仓,看到宝鸡一带山清水秀,幽静深邃,便在此定居下来。这里有座三尖山,三座山峰挺拔秀丽,苍翠润泽,十分喜人,因此自号为三丰居士。

元仁宗延佑元年,三丰祖师已经六十七岁,才终于进入终南山,遇到了火龙真人!

火龙真人传授给他高深的道法,从此改名为玄素,又名玄化,两号合称,号玄玄子,别号昆阳。他在山中居住了四年,却没有什么明显的修炼成效。他听说要接近这种高深的道法,必须兼备法和财。而他一生游历寻访,又乐善好施,口袋里几乎空空如也,不禁流下泪来。

火龙真人对此感到奇怪,他便毫无保留地把原因告诉了真人。真人传授他丹砂点化的秘诀,让他出山修炼。他立刻拜别恩师,“和光混俗者数年”。

泰定甲子年春天,他南行到武当山,调养精神修炼了九年,道法才终于修成。此后,在湘云巴雨之间,他时而隐居,时而现身,又遨游了十余年。

到了至正初年,他从楚地回到辽阳,祭扫祖坟完毕后,又前往燕京。但以前的公卿故交,都已经去世了。于是前往西山,又遇到了之前的邱道人,两人促膝谈心,交流道法,这才知道他就是长春先生符阳子。

分别后,三丰祖师又前往秦蜀之地,从荆楚辗转到吴越。他侨居在金陵时,遇到了沈万三,传授给他炼丹之道,此事发生在至正十九年。临别时,三丰祖师预知沈万三会有被流放到边疆的灾祸,便叮嘱他说:“东南的王气正旺盛,我们会在西南相见。” 之后他仍然回到秦地,居住在宝鸡的金台观。

九月二十日,他的阳神出游,当地人杨轨山以为祖师去世了,便买了棺材将他收殓。就在即将下葬的时候,棺材里发出如雷般的声响,打开一看,三丰祖师又复活了。后来他就带着杨轨山离开了。

又过两年,世事巨变,天下重归清平,元朝终结,大明开启。三丰祖师在太和山搭建庵堂,故意装作疯汉,人们因此称他为邋遢道人。

道士邱元靖,为人安静讨喜,三丰祖师暗中收他为徒。后来三丰祖师进入成都,劝说蜀王朱椿入道,蜀王没有听从。他退回到襄阳、邓州一带,行踪更加难以捉摸。

洪武十七年甲子,明太祖因为天下归服,下诏寻访三丰祖师,没有应召。十八年,太祖又强行让沈万三去敦请,先生还是没有前往。“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帝王自有帝王治国之道,不能用金丹金液来分散君主励精图治的心思。自古以来,方士之所以酿成灾祸,都是因为他们以游仙之名入朝,成为了祸乱的根源。真正达到圣真境界的人,绝对不会像唐朝的叶法善、宋朝的林灵素那样,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洪武二十五年,三丰祖师遁入云南,恰好太祖将沈万三流放到海上,两人再续前缘。他们一同修炼天元之法,服食大药,第二年便修炼成功。之后祖师前往贵州平越的福泉山,朝拜真仙,礼拜星斗,等待诏令飞升。

建文元年,完璞子到武当山拜访,正好三丰祖师从平越归来,两人相处得十分愉快。

永乐四年,侍读学士胡广上奏说,三丰祖师精通道法,神通广大。五年丁亥,朝廷便命令胡濙(音赢,小水也)等人,遍历天下寻访他。十年壬辰,又命令孙碧云在武当山建造宫殿拜候祖师,并写信相邀。

一直到十四年,都没有听到任何关于他的踪迹。皇帝于是愤怒地对胡广说:“你说张三丰身怀玄机,为何他不敢来见朕?” 责令胡广继续寻找,胡广十分害怕。他星夜赶到武当山,焚香哭泣祈祷。

五月初一是南极仙翁的寿辰,太上老君会命令各位仙人按时参加大会。当时三丰祖师也在被诏令的名单中,于是他与玄天上帝的下属一同御气而行,恰好看到胡广情真意切的哭拜恳求,便停下云车,答应入朝拜见皇帝。入朝之后,他便遵从上清之命,飘然而去。

汪锡龄最后感慨地说:我的师父啊!我的师父啊!他是隐居中的仙人!他是仙人中的神!他是神仙中堪比天仙的人物!要说那深藏宏大的心愿,广大无边的法门,在吕祖之后,只有先生一人而已!

汪锡龄的感慨,也正是世人对张三丰祖师人生经历的惊奇。三丰祖师生时‌仙鹤托梦‌,其母临产前夜,梦神仙召来三只仙鹤停于屋上长啸;于洪武年间预言武当山“日后必大兴”,后明成祖耗资百万建造太和山宫观,应验预言;可数月不食,寒冬仅着单衣,卧雪七日不僵;洪武二十六年假死后复活,开棺时重现生机;修庙时以袖筒抖出米面蔬菜,伸腿入灶膛燃烧代柴,用漏筛从山下龙水泉端水至山顶成永不干涸池塘;借村民耕牛夜间“灵魂出窍”,完成千里外琉璃砖瓦运输,次日牛群皆口吐白沫力竭;与乡民告别时,顷刻往返一百四十里取回唐邑王宅豆腐板,时间线与凡人卖豆腐过程完全重合……

神迹可谓多矣!三丰祖师有一段自述,则更加文辞优美,纯净耐读。谨全文照录《三丰全书·芦汀夜话》:

长江月白,霜露满汀,万山先生子欲闻予之出处乎?予当生时,一鹤自海天飞来,咸谓令威降世。后知丁公仍在灵墟,予思彼人也,我亦人也,予岂不得似丁公?每嗟光阴之倏忽存没,富贵如风灯草尘,以是日夕希大道,弃功名,撇势利,云游湖海,拜访名师,所授虽多,皆旁门小法,与真道乖违,徒劳勤苦。

延佑初年,已六十七,心命惶惶,幸天怜悯,初入终南,即遇火龙先生,乃图南老祖高弟,物外风仪。予跽而问道,蒙师鉴我精诚,初指炼己功夫,次言得药口诀,再示火候细微、温养脱胎、了当空虚之旨。一一备悉。于是知欲进道者,必须法财两用,予素游访,兼颇好善,倾囊倒箧殆尽,安能以偿夙愿?不觉忧形于色。师怪问之,予挥泪捉膝以告。

重蒙授以丹砂点化之药,命出山修之,立辞恩师,和光混俗,将觅真铅八两,真汞半觔,同入造化炉中,煅炼转制分接,九还已周,借此赀财,以了大事。由是起盖丹房,一身端坐,虚心养气,虚气养神,气慧神清,广觅药材,时饮蟠桃酒,朝餐玉池液,如醉如痴,补气补血,但得汞有半觔,可待他铅八两,月数将圆,金花自现,十手捉虎擒龙,来得先天一气,徐行火候抽添,自合周天度数,知复姤进火退符,识卯酉防危虑险,十月功完,圣胎显象,九年面壁,与道合真,所谓跨鹤青霄如大路,任教沧海变桑田也。吾之出处,大概如此。请与子鼓枻而歌,以尽今宵之乐!

彬宇先生首联以形骸邋遢反衬道性本真,借“松溪云窟”的隐逸意象构建出世语境,在表里张力中暗藏“大巧若拙”的道教美学;颔联由静入动演绎天人感应,以“寂然不动”的修行定力勾连“通天下”的济世襟怀,在动静辩证间揭示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终极哲思。两联内外呼应,既勾勒出张三丰邋遢隐者与通玄宗师的双重面相,更以诗化语言重构了道教“和光同尘”的生命境界——形骸的混沌恰是道心的澄明,极致的虚静方得宇宙的真动。不是祖师“神奇”,而是祖师之“真”达到了常人不能及的境界而已!

太极早出尘

“四象两仪归太极,三花五气化长春。”颈联浓缩了道教内丹理论与太极哲学。“四象两仪”源自《易经》,象征宇宙生成法则,暗合张三丰从“蛇鹊相斗”的自然现象中悟出太极拳理的过程;“三花五气”则是内丹术语,指精气神三宝与五脏之气调和后的长生境界。后句“化长春”既指道家追求的长生久视,亦隐喻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彬宇先生以丹道术语构建玄奥语境,但通过“归太极”“化长春”的动态表达,赋予抽象概念以生命活力,符合道教“道法自然”的审美取向。数字(四象/三花)与空间(两仪/五气)的工整对仗,体现七律格律严谨的特点,同时暗合“阴阳平衡”的太极图式。

“九重苦苦空寻访,烟雨披蓑早出尘。”尾联前句“九重寻访”指明代帝王屡次征召张三丰而不得的史实,以“空”字强化其拒斥功名的隐逸精神;后句“烟雨披蓑”回归其山野形象,呼应首联的“邋遢形骸”,形成闭环结构。以“九重”的庙堂之高对比“烟雨”的江湖之远,凸显人物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以自然意象(烟雨、蓑衣)收尾,营造空灵意境,暗合道家“大道至简”的终极追求。

张三丰祖师于1324年登临武当山,在此结庐修炼并收徒传道,创立以真武大帝为主神的武当派。其选择武当山与道教传统相关,汉代已有隐士在此修行,唐代被奉为道教圣地,而张三丰的到来使其成为内家拳发源地。

明成祖朱棣为寻访三丰祖师,耗资百万修建八宫二观及紫禁城等建筑,奠定武当山“亘古无双胜境”的地位。明太祖、成祖累计遣使超50次寻访未果。永乐帝更以“君权神授”名义扩建武当建筑群,形成与紫禁城的天地呼应。三丰祖师曾预言武当山“日后必大兴”,这一预言在永乐年间得到应验。

宣德年间编成的《敕建山志》卷六《张全弌传》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张三丰传记,其中便写道:

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庐,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

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三丰祖师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是真正的得道高人,特别憎恶那些拿着三脚猫的“道术”四处忽悠,谋权谋利换取富贵的人。偏偏明朝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天天在宫中给神仙“写信”。其信有专门格式,被称为“青词”。

大奸臣严嵩便是此中高手,因此深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有些人看准了这条路,纷纷想步其后尘,受到了三丰祖师的严惩。后人集有“七戏方士”的故事。比如:

有一天,张三丰遇到姓赵和姓王的两个方士,已经知道他们居心险恶,打算凭借奇异的法术北上得到皇帝赏赐。于是他化作道教祖师的模样,去试探他们。

张三丰说:“我是张天师,能够飞符召神,我的法术非常灵验,你们愿意学吗?” 赵、王二人不信。他便对着空中略微比划,转眼间,就有天兵天将在云雾中往来穿梭,两人这才感到惊异,跪地请求赐予符箓。

祖师假装低声叮嘱的样子,赐给他们几道符箓,两人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当时,李孜省凭借五雷法得到皇帝宠幸,这两人便去投靠他,借此进入宫廷。皇帝询问他们的本领,两人回答说自己是天师传授的符箓,并请求皇帝斋戒三天,观看他们施法。

皇帝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到了约定的日期,搭建起大型法坛,二人折腾了一整天,法术却没有灵验。皇帝对他们的奸诈行为十分愤怒,立刻命令侍卫将他们打死。

祖师又曾经和一个姓刘的方士打赌役使鬼神。方士刚烧了符箓,祖师就暗中用法力将其掩盖。轮到祖师烧符时,立刻有无数神鬼,身着铠甲,面容狰狞,在空中往来。

刘方士十分惊奇,跪地请求指教,祖师慷慨地教了他,并传授给他斩鬼的妙法。方士非常高兴,带着这些法术游历京城,很是灵验,只是一直没有使用斩鬼的法术。后来通过攀附梁芳等人得以进入宫廷。

一天晚上,有个太监和宫女亲昵,恰好皇帝命令刘方士召鬼符。刘方士烧了符,顿时有两个鬼出现了,一男一女,在宫楼下面聊天说笑,渐渐走近皇帝面前,也不知道恭敬回避。

皇帝害怕了,急忙命令刘方士拔剑砍鬼,结果发现被砍的是宫女云娥和太监某某。皇帝大怒,认为刘方士侮辱了自己,立刻将他打死在法坛内。

祖师的弟子圆通子说:“一道符箓除掉三个邪恶之人,并非我师父心狠手辣。用正道保卫国家,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啊。”又说, “真正的仙人厌恶方士,就如同君子厌恶小人啊!我的师父七次戏耍方士,用正法戏弄邪法,一定要让各种邪术败露,让受宠的方士势力日渐衰落才肯罢休。像我师父这样的人,应该被封为荡邪卫正护国天师。后来在成化末年,朝廷罢免剥夺了僧道的封号,虽然是采纳了科道官员的建议,但怎么知道不是因为我师父暗中破了他们的法术,才导致大臣们上疏奏请的呢?”

三丰祖师融合道家思想与武术,创立“以静制动”“贵柔尚意”的内家拳(含太极拳、八卦掌),将道教内丹修炼与技击结合。其拳法被明代黄宗羲赞为能“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以柔克刚”。关于太极拳的创立,各种学说甚多,但以“太极张三丰”流传最广。目前,有据可查的主要是源于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王征南基志铭》记载: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于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拳,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岳为最著。温州陈洲同从王宗乐受之,以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年间,张松溪为最。”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思想源自《道德经》,此亦武当文化之核心。2006年,武当武术列入国家级非遗,三丰祖师功莫大焉。 

在道家的修行上,三丰祖师提出儒、释、道三教同源观点,认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并将儒家“五常”与道家“五行”融合。其“性命双修”理论分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神还虚三阶段,影响后世修炼体系。其《大道论》则构建了以“道”为本体的宇宙观,认为儒家的“行道济时”、佛教的“悟道觉世”与道教的“藏道度人”本质上追求同一真理。

三丰祖师将佛教“打坐参禅”引入道教修行,创立“蛰龙法”睡功,强调“虚心无我”的内丹修炼新范式。其《打坐歌》便是内丹功性命双修之法。只不过歌中都是隐语譬喻,不经过明师的指点,一般人是很难看明白。敬录如下: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

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

黄婆其间为媒约,婴儿姹女两团圆。

美不尽,对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

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急下手,采先天,灵药一点透三关。

丹田直上泥丸顶,降下重楼入中元。

水火既济真铅汞,若非戊己不成丹。

心要死,命要坚,神光照耀遍三千。

无影树下金鸡叫,半夜三更现红莲。

龙又叫,虎又欢,仙药齐鸣非等闲。

恍恍惚惚存有无,无穷造化在其间。

玄中妙,妙中玄,河车搬运过三关。

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

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饮困则眠。

假烧香,拜参禅,岂知大道在目前。

昏迷吃斋错过了,一失人身万劫难。

愚迷妄想西天路,瞎汉夜走入深山。

天机妙,非等闲,泄露天机罪如山。

四正理,着意参,打破玄机妙通玄。

子午卯酉不断夜,早拜明师结成丹。

行一日,一日坚,莫把修行眼下观。

三年九载功成就,炼成一粒紫金丹。

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虚道人三丰仙。

三丰祖师建立了以“高标隐逸”为宗旨的隐仙派,门徒修行强调“以武证道”,将武术修炼与内丹术结合,开创动态修道模式。其传承体系衍生出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等分支,形成明清道教重要流派。

三丰祖师的道教改革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双重飞跃,其思想体系使道教在宋元衰微后重获发展动力,促成武当山成为与龙虎山齐名的道教中心。祖师著述丰富,诸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先后被清代汪锡龄和李涵虚编辑成集,即广为流传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尤以二十四首《无根树》丹词为代表作。后世道众认为《无根树》“吐老庄之秘密,续钟吕之心传”,谨录其数首如下:

(一)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二)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

(三)

无根树,花正青,花酒神仙古到今。

烟花寨,酒肉林,不断荤腥不犯淫。

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

打开门,说与君,无花无酒道不成。

……

(二十四)

无根树,花正无,无相无形难画图。

无名姓,却听呼,擒入中间造化炉。

运起周天三昧火,锻炼真空返太无。

谒天都,受天符,才是男儿大丈夫。

传说三丰祖师历南宋(金)、元、明三朝,享年两百多岁,不知所终。其不拘小节、济世救人的仙风道骨,形象做人,已经深入人心,备受敬仰。

陕西宝鸡市区北坡陵塬东南角的山腰之上有座金台观(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宝鸡市遐迩闻名的名胜古迹和道教圣地。据传张三丰祖师曾在此修身传道数十年。金台观有“镇观三绝”,第一绝便是就是三丰洞(亭)前矗立着两通张三丰瓜皮书(诗)碑。

瓜皮诗碑,匠心独——诗是9行,遒劲飘逸,后人称之为龙蛇之字。

据传,某年暑天,张三丰和观内道士在田里耕作,汗如雨滴。几个瓜农去城里卖西瓜经过,道士们就挑了几个解渴。其中一位瓜农见张三丰用吃完的瓜皮在地上描画,就央求张三丰送他一幅字,张三丰欣然答应。一时没有笔墨,就将支在地边烧水的铁锅扣在地上,顺手拿起瓜皮,沾着锅底灰挥洒写成。诗曰:

仙境闲寻采药翁,草堂留话此宵同;

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

泉引藕花来洞口,月将松影过溪东;

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三清在此令来人敬躬。

三丰祖师还有多少传说呢?对于道高德崇的出世高人来说,也许时间愈久,愈会有源源不竭不朽的传奇吧!

彬宇先生此诗以张三丰生平为经,以道家丹道为纬,织就一幅融合历史真实与仙道玄思的画卷。通过形神、时空、雅俗的多重对比,既再现了张三丰“隐仙”风骨,亦揭示了道家“性命双修”的终极追求。尾联“烟雨蓑衣”的意象,恰如《上天梯》所言“可当飞空锡”,将尘世求索升华为超越性的精神符号。

1. 形神对立的哲思架构

全诗以“邋遢形骸”开篇,至“烟霞出尘”收束,形成“形骸→道法→超脱”的三重进阶。首联通过“邋遢”与“真”“松溪”与“云窟”的意象对比,构建肉体与精神的张力,呼应《无根树》中“真灵为树根”的隐喻。尾联“九重寻访”与“烟雨独行”的空间对立,强化了帝王权威与隐士逍遥的哲学分野。

2. 内丹修炼的符号系统

诗中密集使用道家术语(如四象、三花),形成严密的内丹修炼图谱:

时间维度:从“道初臻”(筑基)到“化长春”(结丹),对应《打坐歌》百日筑基、十月怀胎的次第。

空间维度:通过“松溪云窟”到“烟雨披蓑”的延展,暗喻内气从丹田至泥丸的周天运转。

3. 历史与仙道的互文书写

帝王求访的史实凝缩:“九重苦苦”四字浓缩明成祖派胡濙密访13年、英宗加封“通微显化真人”却终不遇的史实(引《万历野获编》)。

蓑衣的符号意义:既是对张三丰“寒暑一蓑”的真实写照,亦暗合《道德经》“被褐怀玉”的修行观,成为抵抗皇权规训的精神铠甲。

4. 声律与炼字的精微设计

平仄:全诗严格遵循七律仄起首句押韵格式,韵脚“真、臻、神、春、尘”均属平水韵十一真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

炼字:“化长春”之“化”字,既指阴阳二气交融(《周易》),亦暗含“羽化登仙”的终极追求,与《无根树》“返魂浆”的丹道隐喻形成闭环。

全诗看似自然无意,实则如同太极拳,柔中带刚,层层递进,像极了三丰祖师的修行路,几十年如一日,踏实而超逸,艺术化呈现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和光同尘潜玩度世的道家境界。“松溪云窟”“四象两仪”“烟雨披蓑”“寂然而通”,不正是对道家“形神俱妙”修行哲学的诗性诠释吗?真正的得道者不在九重宫阙,而在天人合一的生命实践中!

张红星教授注解:

邋遢形骸:鄙陋糊涂。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谚语解》:“邋遢, 《海篇》云: 行歪貌。 借为人鄙猥糊涂意也。”此处指张三丰不修边幅的外表。《明史》称其“号张邋遢”,以粗衣破履示人,暗合道家“被褐怀玉”的修行境界。

云窟:高山上的岩洞。宋·王禹偁 《阳冰篆》诗:“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实写武当山修炼环境,虚指修真者栖身的洞天福地,呼应《上天梯》中“弃官游海岳”的隐逸选择。

道初臻:初窥大道门径,对应《打坐歌》“性要悟,命要传”的性命双修起点。

寂然不动:化用《周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指打坐时凝神入定,达到“闭目观心守本命”的状态。

清净无为:核心道家思想,张三丰在《打坐歌》中强调“清静无为是根源”,主张摒弃杂念以合天道。

感至神:指内丹修炼至“神光照耀遍三千”的境界,与《上天梯》“内丹成,外丹就”呼应。

四象两仪:源自《周易》,指阴阳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与天地两仪,暗喻内丹修炼中调和坎离、龙虎交媾的功法。

三花五气:道家术语,“三花”指精气神三宝,“五气”为五脏真气。此句描述“河车运转”后“真气熏蒸营卫”的周天循环,对应《打坐歌》“灵药一点透三关”。

化长春:喻指结丹后的长生境界,《无根树》称此为“起死回生是药王”。

九重:代指帝王(如明太祖、明成祖),史载明朝16帝发几十道诏书寻访张三丰而不得见。

烟雨披蓑:张三丰标志性形象,《明史》载其“寒暑惟一衲一蓑”,象征超脱俗世。

早出尘:双关语,既指烟雨中隐入山林不问世事,也不见帝王。亦暗含《上天梯》“冲举乘仙鹤”的飞升意象。


责任编辑:李霞

北朝鮮はパンムンジョムの「ウンンティパビリオン」を「パンメンパビリオン」に改名し、韓国は南北関係の悪化を反映していると言います

2025-05-19

中国の不滅のスタイルに関するリアオ・ビニュー氏の詩

2025-05-19

中国の不滅のスタイルに関するリアオ・ビニュー氏の詩

2025-05-19

「2つの」エンパワーメント:主要なプロジェクトは実り多い結果を達成し、複数の分野での建設効率が向上しました

2025-05-19

「2つの」エンパワーメント:主要なプロジェクトは実り多い結果を達成し、複数の分野での建設効率が向上しました

2025-05-19

生産価値の約6,000億元!複数の分野での中国の衛星ナビゲーショ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ブレークスルーと国際的な影響が増加しました

2025-05-19

中国観光の日

2025-05-19

国際的な秩序リターン、外国貿易企業は「すべてのエネルギーを開いて」市場に追いつき、拡大する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