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以数字赋能产业提升

农民日报客户端2025-03-06

及时准确掌握苗情状况,精准制定管理策略以及省工快捷地落实田管措施,是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的必由之路,而对于规模化种植大户来说,每个环节却都有现实的制约因素。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康庄镇大王庄村的孙慧明承包了2400亩土地种植春玉米,过去只能根据经验,进行粗放式管理,田间管理用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0%以上,用工难、用工贵成了令他头疼的难题。2024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转机。在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的支持下,玉米田间安装了数字化监测设备,用来获取作物、土壤和气象等数据,专家通过后台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制定精准化管理决策,利用智能化管控平台,高效完成灌溉施肥等田间作业,产量水平也再创新高。新质生产力拓宽了京郊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路径,实现了作物“智”管理,农民“慧”种地。

数字化监测设备,获取农业数据“指挥棒”

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农情数据,是实现作物科学管理的基础。过去往往依赖“人工+经验”的方式来“看天看地看庄稼”,数据不够精准、及时和全面。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强强联合,研发了适合大田农业应用的专业监测设备,集成了环境-土壤-作物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与深度剖析,多要素气象站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风速等参数,智能化墒情仪器动态监测土壤水分和温度,高分辨率摄像头精准监测作物长势,10分钟即可采集1次,全年共采集20余万条数据,这些大数据为玉米建立了多维度数字化档案,为传统的高产栽培技术赋能,成为产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精准化决策方案,实现科学种地“有大脑”

粮食作物单产提升,需要因地制宜择良田、选良种、用良机、施良法,把握好每个农事关键环节,通过农业大数据积累,实现精细化、自动化决策和管理,确保用水、用肥、用药、机耕作业的精准调控。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积累了全国各地的大量数据,依据作物各生育期的特征,精确厘定灌溉需求和施肥方案,以高度的协同性将水肥一体化技术融入整个作业流程,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集成的优良品种、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防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深度融合,覆盖了作物生产的全链条。

智能化管控平台,推动农事作业“上云端”

今年粮食智慧生产示范区的建设,聚焦智能化管控平台打造,依托无线阀控器和智能灌溉控制器等远程控制设备,整合PC端与手机小程序,构建了一体化的远程操作与智能管控体系,确保灌溉与施肥管理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在此基础上,智能灌溉管控平台基于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反馈,利用自动化灌溉及同步施肥技术,实现了玉米生产过程的全程智能化管理和闭环控制。科技化平台管理,推动农事上云,数字下田。

2024年,孙慧明通过手机精准省工地完成了春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田的浇水和施肥,全年浇水10次,随水施肥9次,奠定了高产基础,经农业农村部专家测产,亩产达到了1289.67公斤(14%含水量),比北京市原高产纪录(1162.7公斤)提高了10.9%;与常规管理相比,投入产出比提高了42%。

新质生产力在粮食作物生产中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24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全市新建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46套,实现了13个涉农区全覆盖,全年采集土壤墒情数据80万余个,在手机端即可实时查看粮食主产区土壤水分含量,助力为全市粮食实现节水高效生产。

传统高产栽培技术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下效果更加突出,2024年北京市粮食生产喜报频传,位于房山区窦店镇的窦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1626.17公斤,其中夏玉米亩产达到883.87公斤,刷新北京夏玉米单产历史纪录;房山、怀柔百亩级别的冬小麦和春玉米实收亩产分别为633.36公斤和1003.2公斤,创造了北京地区百亩级别大面积实收测产的最高产量,实现了专家试验田产量向百姓生产田产量的跨越。全市18个小麦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519.8公斤,23个玉米千亩示范方,春、夏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752.5公斤和598.9公斤,带动全市大面积粮食亩产再次突破400公斤,同比增加14.5%。

当前惊蛰已过,北京市即将拉开2025年春耕春管的大幕,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孙慧明将田间智能设备进行了调试升级,有了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加持,孙慧明对于2025年种植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北京市将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在更大规模上打造主要粮食作物智能化高产高效示范区,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大面积单产提升,为首都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这是投降而非和平方案”——加沙民众质疑美国“20点计划”

2025-10-02

欧亚国家驻华使节西藏行 见证发展新气象

2025-10-02

波兰再次延长与德国和立陶宛的边境临时管控措施

2025-10-02

国际原子能机构呼吁尽快恢复扎波罗热核电站供电

2025-10-02

多国政要祝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 盼携手深化友谊合作

2025-10-02

和平、发展、进步的中国力量——解读中国全球好感度持续提升

2025-10-02

俄外长:美国施压印度停购俄石油是为了推销自家能源

2025-10-02

欧盟再援乌40亿欧元 半数用于采购无人机

2025-10-02

以色列防长称已“接近”包围加沙城

2025-10-02

俄副外长:新一轮俄美谈判将于秋季结束前举行

2025-10-02

印尼学校建筑倒塌事故死亡人数升至4人

2025-10-02

涉嫌破坏“北溪”管道嫌疑人将被拘留七天

2025-10-02

追光的你丨一见·这一天致青年,我们如何赓续与传承?

2025-10-02

良机良技良法护航秋日“丰”景 “科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2025-10-02

中国假期吸引世界“流量” 彰显“假日中国”澎湃动能

2025-10-02

学习新语|国庆招待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金句来了

2025-10-02

矢志不渝奋斗 推进复兴伟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

2025-10-02

与祖国同频共振,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25-10-02

國慶76周年|(有片)國慶煙花匯演 港鐵宣布尖沙咀站、尖東站及會展站等部分出入口暫時關閉

2025-10-02

黃金周首日市民遊客扎堆藝術館、太空館 賞藝術兼等煙花兩不誤

2025-10-02

(有片)記者實測|5分鐘便可上車!東壩增30輛專線小巴等候 遊客讚秩序良好

2025-10-02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 西藏阿里:千年象雄谱新韵 高原盛开团结花

2025-10-02

國慶節港台圍棋友誼交流賽隆重舉行

2025-10-02

绿色出行更便捷——西藏拉萨持续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2025-10-02

國慶76周年│巿民趁有折扣優惠消費「疏爽」 商場旺丁旺財

2025-10-02

「知行頌華章 翰墨繪山海」香港書畫展迎國慶76周年

2025-10-02

(有片)軍艦來港|聽《五星紅旗》大合唱「想流眼淚」 港生讚海軍學員「好靚仔」「好型」

2025-10-02

同升一面旗 共祝祖国好!各地官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2025-10-02

國慶76周年|維港國慶煙花匯演完畢觀眾陸續離場 港鐵宣布所有車站出入口解封

2025-10-02

(多圖)國慶76周年│璀璨煙花綻放耀香江 維港兩岸逾34萬人觀賞

2025-10-02

透过通信大数据看假期消费热情“燃” 文旅融合新气象出彩又“出圈”

2025-10-02

國慶76周年|維港國慶煙花匯演 李家超祝願國家繁榮昌盛 香港續創輝煌

2025-10-02

感人瞬间丨强国路上,必定有我

2025-10-02

国庆中秋假期出游,这些地方的天气需注意

2025-10-02

超级黄金周展现流动中国活力和潜力

2025-10-02

数据告诉你新疆是如何“逆袭”的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