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也聽聞過,「生蛇」的痛楚非常強烈,更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到底為什麼生蛇會痛?是否小時候生過水痘,長大後就會生蛇?這次邀請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分享生蛇的成因、治療與預防方法,讓大家及早認識生蛇成因,原來在「黃金72小時」內服用藥物,可大大減輕病徵,在蛇年免受生蛇之苦。
陳厚毅表示,「生蛇」的正式名稱是「帶狀皰疹」,小時候出水痘就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當水痘痊癒後,這些病毒或潛伏在皮膚神經線裏幾年甚至幾十年,直至年長後碰上身體免疫力較低時,如考試、熬夜、工作壓力大等便再度活躍,可能會沿着神經線而發病,不停出現紅疹,所以小時候出水痘是令到年長後生蛇的主要原因。生蛇最早出現的病徵,是皮膚感覺有些異常,例如刺痛、灼熱,甚至刀割一般痛,隨後幾天受影響的皮膚範圍有機會出現水泡,通常水泡不止一粒,而是一堆地出現,這些水泡會沿着皮膚的神經線的分布區域形成,所以通常是一條帶狀,因此亦俗稱「生蛇」。
休息不足壓力大高危
根據一些研究,通常年紀大生蛇的機會比較高,尤其是到90歲左右發病率是最高的,但陳厚毅提醒,近年不時聽到一些年輕的朋友都會生蛇,主因是生蛇和全身的免疫力有關。長者一般免疫力會較弱,但年輕朋友如果患有慢性病例如糖尿病而控制得不理想,或者有些癌症病友接受化療期間,免疫力也會較差,有機會令潛伏的帶狀皰疹病毒乘機復發。加上都市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等緣故,也有機會影響免疫力,令病毒有機可乘。
為什麼有些朋友不止一次生蛇呢?陳厚毅表示,說到底都是和身體的免疫力有關,所以長期睡眠休息不足,情緒壓力比較大,經常熬夜或者吸煙、過量飲酒的人,都屬於生蛇的高危一族。
由於生蛇的病徵獨特,當懷疑生蛇時,醫生會先從病人的病徵入手,例如病人在出水泡的區域有些劇痛、刺痛,屬於神經痛的反應,而痛楚出紅疹的位置又比較符合典型神經線分布區域的話,基本上已經可以確認病人應該是生蛇。當然也可採用更科學的方法,例如從病人皮膚的小水泡抽取分泌物進行病毒基因測試,可證實是否帶狀皰疹病毒,從而斷定是否生蛇。
生蛇不會傳染,現時也有針對性治療藥物,但陳厚毅建議考慮及早接種俗稱「蛇針」的帶狀皰疹疫苗。他說:「研究顯示,蛇針可有效減低生蛇的機會,接種後即使仍然生蛇,也可減低發病的嚴重程度、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以及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而新一代疫苗保護率可達97%以上。」
專家建議,凡50歲或以上人士,不論男女,亦不論曾否生蛇,都可打「蛇針」以預防生蛇及併發症。但要注意,女性接種「蛇針」後的3個月內不可懷孕。另外,如果曾對某些疫苗成分有過敏性休克反應,或有免疫系統問題的患者,或正接受化療等等,都必須先諮詢醫生。此外,「蛇針」亦不宜與肺炎球菌疫苗同時接種。
專用止痛藥 紓神經線痛
另外,生蛇的治療有所謂「黃金72小時」,因為有醫學研究指出,若在初次出現病徵之後72小時內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生蛇病人的病徵、病毒的傳染力、復元所需的日數等都可以大大減低。陳厚毅更建議,若能在病發後72小時內確診的話,醫生都會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通常服食7至10日,效果一般都比較理想。當然,除了治療病毒感染之外,也要紓緩病人疼痛的反應,譬如處方一般止痛藥,即使一般止痛藥效果未如理想,也有專門針對神經線痛的止痛藥,病人記緊和醫生充分溝通,詳情請向專科醫生或註冊藥劑師查詢。
預防方法 搞好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當出現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
■定期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5.25%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然後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1份5.25%漂白水與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迫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士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
資訊來源:衞生署
(來源:《香港仔》12月30日P5)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