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将出台举措推动优质消费品供给提质扩容,为消费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是加强技术引领,加力推动供给创新。在技术创新上,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在场景创新上,加快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消费新场景。


二是提升品牌标准,深入推动供给提质,国家将继续推动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绿色升级上,持续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制定修订强制性能效标准30项,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制定发布能效标识实施规则,持续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消费。


此外,将聚焦民生需求,持续推动供给惠民。在设施供给上,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864.5万个,同比增长54%。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供需错配堵点 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
在11月27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新发布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实施方案》提出目标,未来5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步提升。


在11月27日的吹风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到2.3亿种,但部分领域依然存在供需结构性错配的问题。下一步,将聚焦供需错配的主要领域和堵点环节,通过五大举措来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首先是拓展增量,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提出打造一批重点领域标志性产品和首用场景样板,推广柔性生产、用户参与设计等高效响应制造新模式。完善中试验证等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其次是深挖存量,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给。


工信部副部长谢远生介绍,相关举措还包括细分市场、场景赋能和优化环境等内容。目标到2027年,形成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以及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

谢远生介绍,以老年用品为例,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好满足“一老一小”差异化消费需求
新发布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中,多项举措都聚焦在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在11月27日国新办吹风会现场,相关负责人也对当前社会关注的“一老一小”等差异化消费需求问题,做出了具体回应。


根据新发布的《实施方案》,未来我国将实施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同时开展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行动,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还存在的功能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企业必须在安全底线和细节打磨上从严把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在服务婴幼儿和学生群体方面,将支持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优质产品的目录。在服务老年群体方面,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适老鞋服、易吞咽食品等产品研发。加快编制老年用品标准体系,推进“银龄”认证工作,给合格的产品打上“安心标签”。


吹风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商品消费的扩容升级。2025年前10个月,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的相关领域,总体保持较快增速。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杨枿表示,将推进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二手车流通,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全链条扩大汽车消费。聚焦绿色、智能等方向,促进家电家居消费。19条措施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日前出台方案,进一步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促进消费。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政策出台相关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共部署19项重点任务。通过加速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拓展增量、扩大特色和新型产品供给深挖存量、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加速场景赋能等五方面内容,进一步促进供给端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

谢远生表示,也就是说,老百姓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政策就引导鼓励企业琢磨什么、生产什么,以便广大消费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优质优价。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

同时,实施方案提出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目标,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到2030年基本形成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包括老年用品 智能网联汽车 消费电子领域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呈现出很多新趋势和热点。此次《实施方案》实施,将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与“结构红利”,在未来两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这些消费领域和热点包括哪些?



相关负责人表示,万亿级消费领域主要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当前,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已从2014年的2.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3%,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支撑。含智能穿戴产品 健身器材 宠物食品用品等

千亿级消费热点主要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这些领域展现出强劲增长和发展潜力。


谢远生表示,比如,伴随健康生活、全民健身理念兴起,户外用品、健身器材的需求更加旺盛。IP经济契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各类潮玩产品快速火爆全球。可以预见,多点开花、分层推进的消费热点格局,能够显著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未来五年将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在11月27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但一些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存在。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创新型产品供给稳步提升。在强大的制造能力支撑下,消费品企业能以极快速度响应技术升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创新。

目前,我国消费品品种总量已达到2.3亿种,家电、家具、文体用品、服装家纺等100多个品类产量全球第一。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引领性不断增强,但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存在。

谢远生介绍,如部分产品供给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并存,国内首饰、箱包、化妆品等领域高端品牌还比较少。新旧动能转换仍然在路上,适应居民品质化、个性化需求的新产品创新应用和供给不足。部分消费热点尚未实现充分供给,老年用品、智能终端、低空观光、IP衍生品等个性化供给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需求。

下一步,国家将聚焦这些供需错配问题,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有望用5年左右时间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均衡,让百姓畅享更优质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