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體育學者劉永松:全運會催化大灣區「化學相融」

香港文匯網2025-11-25

「全運會後,大灣區協同發展必將迎來顯著躍升。」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已於11月21日晚圓滿落幕,但對於香港浸會大學運動及健康學系主任劉永松教授而言,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才剛剛掀開嶄新篇章。由他牽頭打造的CESAME運動科學與運動醫學中心,作為香港首個且設備最頂尖的運動科學一站式研究機構,正以硬核科技實力為大灣區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他在接受South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場為期13天的體育盛會,既是全國競技體育最高水平的巔峰對決,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協同發展的開創性實踐,以體育為橋、以賽事為媒,凝聚合作共識,為大灣區深度融合開闢了全新空間。

頂尖實驗室落地 科技護航運動員成長

走進CESAME實驗室,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撲面而來。四塊展板上,匯集了從1948年至今眾多奧運會運動員的簽名,其中包括香港名將張家朗,「明年初實驗室正式開幕後,還將邀請香港歷屆奧運運動員簽名留念,打造專屬香港的 『奧運名人堂』。」劉永松介紹,實驗室核心圍繞五大研究方向展開,目前新陳代謝研究室、運動遺傳學研究室、運動與氣候變化研究室等已逐步成型,計劃明年新增運動力學研究室,構建全鏈條科研支撐體系。

其中,運動與氣候變化研究室堪稱 「亞洲頂尖」。該實驗室可模擬零下20攝氏度至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最高6000米的海拔環境,同時結合太陽輻射、風力等多維度環境因素,還原不同比賽場景。「運動員無需遠赴昆明,在這裏就能完成高原訓練,提升攜氧能力;針對中東等炎熱地區賽事,我們還能定製補水、降溫方案,預防中暑等風險。」 劉永松表示,實驗室配備了安全防護設備和血液採集系統,已投入實際訓練與研究,為運動員提供全方位科學保障。

此外,實驗室還計劃構建 「香港+珠海+東莞」 三地聯動格局:藉助珠海校園的空間優勢打造主動健康研究中心,與華為及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在東莞松山湖共建運動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共享高端器材與科研資源,實現優勢互補。

全運會成融合催化劑 多項創新引領行業發展

談及剛落幕的十五運會,劉永松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這場粵港澳聯合承辦的體育盛會不僅是全國競技水平的巔峰展演,更是大灣區協同發展的 「試金石」,「其中諸多創新實踐,完全可為國際大賽提供寶貴借鑒」。

劉永松以全運會 「主教練與運動員共同領獎」 為例,盛讚其為 「世界體育界的典範」。「運動員的賽場榮光從不是孤軍奮戰的結果,尤其是團體項目,背後離不開團隊的策略規劃、訓練保障與全方位支撐。」 他進一步建議,奧運會、亞運會等國際賽事可積極借鑒這一模式,讓幕後團隊的付出得到更多認可與尊重,進而凝聚行業合力,推動體育事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跨境賽事的創新實踐同樣成為全運會一大亮點。公路自行車個人賽橫跨粵港澳三地,馬拉松賽事串聯深圳與香港,人臉識別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實現了運動員與相關人員的高效 「無感通關」。劉永松教授指出,這一突破不僅創下全運會跨境辦賽的歷史先河,更以體育為紐帶,加速了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與民生深度融合。「大型賽事是跨區協作的『催化劑』,能推動流程優化、降低交流成本,讓大灣區內生活、工作、學習的往返更便捷高效,為區域深度融合開闢了廣闊新空間。」

此外,全運會90%沿用現有場館的綠色辦賽理念,不僅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精神,更成為大型賽事高效運營的典範。劉永松指出,大灣區早已匯聚眾多國際化標準場館,加之港珠澳大橋等完善的交通網絡與成熟的後勤保障體系,已為未來申辦國際大賽築牢堅實根基。而此次全運會的成功舉辦,正是對大灣區跨區域辦賽能力、資源整合效率與協同協作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驗,為後續衝擊更高規格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

後全運會時代 人才與協同成發展核心

對於後全運會時代的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劉永松強調,當前最關鍵的並非資金或場地,而是專業人才培養。「運動科學研究、賽事運營管理、運動經理人等領域,香港與內地都有提升空間。」他介紹,香港浸會大學今年已開設首個運動產業管理課程,聚焦本土化人才培養,避免過度依賴外籍專業人士,讓運動產業推廣在更安全、高效的基礎上推進。

全運會帶來的制度協同效應同樣值得期待。劉永松教授指出,港澳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行政流程、審批制度上存在差異,就像 「內地用公里,香港用英里」,而全運會讓雙方在協作中逐步理順流程、實現統一化。「這種制度層面的銜接,不僅提升了賽事運營效率,更為後續聯合舉辦大型賽事積累了寶貴經驗。」 他認為,全運會的成功舉辦,將成為大灣區申辦未來申辦國際大賽的重要「成績單」。

小眾運動的崛起與體育經濟的深度聯動,同樣是劉永松關注的核心議題。本屆全運會中,香港男子手球隊歷史性闖入四強、斬獲第四名的佳績,其背後披荊斬棘的拚搏故事,更讓全港市民為之振奮與動容。他介紹,這支手球隊由業餘球員組成,面對國內省級職業球隊的強勁實力,為了全力備戰全運會、衝擊理想成績,隊中15名隊員毅然辭去正職或辦理停薪留職,全身心投入訓練。由於手球並非香港體育學院重點扶持的精英項目,缺乏充足的資源支援,隊員們只能「各顯神通」—— 為了增強身體對抗力,他們精心計算每餐的蛋白質攝入量,在飲食上嚴格自我要求;每月僅能領取4000元津貼的他們,大多需要通過兼職教球補貼生計,卻始終毫無怨言,為了全運夢想傾盡所有。

「運動產業的發展需要『故事賦能』,有成績、有精神內核的項目,才能吸引更多投資與關注。」他表示,大灣區的協同效應將為這類小眾運動項目提供更大支持,比如香港隊伍可利用深圳、廣州的場地資源開展訓練,藉助便捷交通提升訓練質量。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香港的體育性格,那一定是『鬥心』。」,劉永松感慨道,從70年代經濟起飛到如今體育領域的突破,香港人「靈活變通、不服輸」的特質始終不變。「大灣區為香港提供了空間、人才等資源支撐,而香港的國際化優勢能為內地體育產業對接國際資源。」他堅信,隨着三地協同不斷深化,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大灣區必將成為國際體育賽事高地,書寫 「體育+科技+融合」的發展新篇章。

(來源:South)

責任編輯: 趙霁 0 已點過讚

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大 华北东北雨雪将发展

2025-11-25

首批“月壤砖”完成太空实验 状态良好

2025-11-25

感冒就吃消炎药?流行期还能接种疫苗?这份流感科学防护指南请收好

2025-11-25

“新”字突出!各地不断打造人才培养新生态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11-25

“冰雪+”跨界融合激活冬日文旅热 “冷”资源点燃经济“热”引擎

2025-11-25

261人受害 韩国网络性剥削大案主犯被判终身监禁

2025-11-25

马来西亚计划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

2025-11-25

TVB台慶頒獎禮提名公布 佘詩曼宣萱爭視后

2025-11-25

2025-11-25

直播|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功能界別進出口界)

2025-11-25

強積金總資產9月底達1.53萬億元 逾1成投資懶人基金

2025-11-25

银行撒年终“醒户”红包 个人养老金竞争从“留心”到“留薪”

2025-11-25

人民银行连续第九个月加量续作MLF

2025-11-25

1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利率降至1.73%

2025-11-25

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董事会、经营层班子

2025-11-25

持续喷发中的印尼塞梅鲁火山

2025-11-25

韩国第二大在野党选出新党首

2025-11-25

日本前首相接连批评高市早苗错误言论

2025-11-25

韩国济州市一辆商务车冲撞人群致1死9伤

2025-11-25

外交部:越南台风洪涝灾害中暂无中国公民伤亡

2025-11-25

日本东京发生车辆冲撞行人事件致11人死伤

2025-11-25

驻韩美军一无人机在韩附近海域坠毁

2025-11-25

外交部回应日方将在与中国台湾邻近的西南诸岛部署进攻性武器:动向极其危险,国际社会需高度警惕

2025-11-25

外交部:日方所谓“一贯立场”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

2025-11-25

韩国总统说必须耐心持续推动重启韩朝对话

2025-11-25

马来西亚计划禁止16岁以下人群使用社交媒体

2025-11-25

261人受害 韩国网络性剥削大案主犯被判终身监禁

2025-11-25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2025-11-25

短道速滑世巡赛格但斯克站中国队男子接力夺银

2025-11-25

男冰亚锦赛在京落幕 哈萨克斯坦队夺冠

2025-11-25

意甲综合:普利希奇建功 AC米兰赢下同城“德比”

2025-11-25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香港赛区志愿者规模创纪录

2025-11-25

21亿扫货常山药业,神秘私募元素基金玩转“低买高卖”资本游戏

2025-11-25

新产品、新渠道驱动,中国旺旺上半财年营收111.08亿

2025-11-25

白冰冰否认杨宗纬是恶邻:他其实很低调也很客气

2025-11-25

前经纪人回应小虎队合体:重站同一舞台并非不可能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