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国际范儿

北京日报2025-11-22

“十四五”时期,北京以首善标准成功服务保障了15场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累计接待国宾和重要外宾近2万人次,新设外资企业超过8000家,累计布局国际学校100余所,启用国际医疗试点机构18家……

千年古都,如何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彰显大国首都国际风范?北京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国际交往中心的路上还需要做什么?记者近日采访了在京外国商会代表和专家学者。

宜居宜游彰显北京巨大吸引力

去年,德国人欧阳利文来到北京,就任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一年的时间,他爱上了北京的一条河。

随着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实现18公里滨水绿道全线贯通,这里逐渐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民间交往的城市会客厅。图为2025亮马河国际艺术季开幕。程功摄

中国德国商会所在的办公大楼对面就是亮马河。有时候,他的午餐就在亮马河畔的餐厅解决。在北京他最喜欢的德国餐厅也离亮马河不远。“亮马河是一个很棒的地方,这片地区很有吸引力,所有从德国来访的伙伴都会被这里的环境和沿河设施惊艳到。”他说。

一条河因城市更新而“苏醒”,让人们看到北京国际化的城市基调。随着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实现18公里滨水绿道全线贯通,这里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民间交往的城市会客厅。无论是沿河跑步的人群中,还是夏天在水上体验桨板的身影里,甚至是河畔的市集中,都能看到不少“洋面孔”。

“十四五”时期,北京以“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为引领打造国际交往特色区域和设施,亮出更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风貌的国际交往场所和环境。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既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更是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引聚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国际会展等高端要素,提升资源融通配置能力。

在服贸会首钢园展区,外籍展商在现场表演,展示本国文化。武亦彬摄

对欧阳利文来说、对德国企业而言,吸引力不只是一河一景、一餐一食。“作为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我们能感受到北京的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为其技术发展提供了保障。”他说,北京早已摆脱过去传统工业模式,正稳步构建知识驱动型经济体,其国际吸引力也会因此进一步提升。

谈及在哪些领域可以拓展合作,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的强项——人工智能。他说,人工智能作为北京的主要战略方向,不仅对出行方式、金融业以及消费方式产生影响,更会在机械化和工业化场景中得到应用。

服贸会上,外国观众与机器人合影。 潘之望 摄

在前不久发布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中,北京连续三年在中国参评城市中保持第一。“北京宜业环境持续优化,全球创业生态指数位居亚洲前列,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活力显著,彰显综合实力。”参与这份报告编纂的德勤中国华北区合伙人马飞骏说,北京入境游快速复苏,叠加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宜居宜游优势凸显,这些都彰显出北京的巨大吸引力。

需进一步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地

朝阳区东湖国际中心A座,一座写字楼国际范儿十足。在这栋楼里,有13家国际科技组织的全球或地区总部。两年前,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在朝阳区揭牌。

放眼北京,在京国际组织数量目前已增至127家,较“十三五”末增长32%。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也是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关键节点。通过众多国际组织的庞大网络,北京可以链接全球资源,也让更多“中国声音”从北京发出。

“在‘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的排名中,北京国际组织聚集度与纽约、伦敦等欧美核心城市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全球治理参与度。”马飞骏解释,国际组织是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的核心载体,建议北京通过布局建设国际组织聚集区,提升国际事务话语权,强化在全球治理中的枢纽作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也能促进高端人才、技术资源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在马飞骏看来,北京吸引国际组织落地,可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专项政策包,涵盖设立流程简便、办公场地支持、人员往来便利等内容,重点加大对科技、绿色、经贸等领域国际组织的引进力度;依托北京科技创新与总部经济优势,推动国际组织与本地产业深度合作,形成“政策支持+产业联动”的双向赋能格局。布局国际组织聚集区,也要从硬件上加快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国际会议中心、跨境数据中心等专业设施;软件上应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简化国际组织注册、运营流程。

“近悦远来”的前提是便利化人性化

在首都和大兴两大国际机场设立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在全国率先实现外籍人士凭护照网上办理社保、医保等各类事项,支持使用维萨、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拍卡过闸”乘坐地铁……

6月15日起,北京城市轨道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本报记者 邓伟摄(孙宏阳文)

首都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暨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启用。白继开摄

“近悦远来”,前提是便利化、人性化。近两年,北京推出“一揽子”服务措施,让外籍人士在京生活更便利。“无论外籍人士是初来乍到,还是频繁访问,语言互通和相关平台的易用性都很重要。”欧阳利文格外看重一些便利外籍人士的数字化措施,既能帮助常住者安心扎根,也能让来访者感受到北京的热情。

目前,外籍人士在就医挂号、办理证件和一些政务服务办理上还存在一些痛点,尤其是针对外籍人士的“一网通办”和“掌上办”还不完善。此外,部分便利举措在基层执行环节的覆盖范围与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6月15日起,北京城市轨道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北京城市轨道成为全球首个全网覆盖中国银联、万事达、维萨、JCB、美国运通五大卡组织支付服务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邓伟摄

“十四五”时期,本市在开设英文版114预约挂号平台、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升级扩容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等方面已经开始探索。马飞骏建议,北京应该深化数字化服务覆盖,推动多语种智能客服、涉外政务线上办理等功能向更多领域延伸,尤其在医疗预约、交通出行、企业注册等高频场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除了提升外国人在京支付、通信的便利度,有些方面还要再进一步。”马飞骏举例,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有大量跨国企业需要办理相关业务,跨境服务互联互通就显得格外重要。北京可以通过优化国际支付结算便利度,提升境外通信服务的稳定性与性价比,打通跨国服务“最后一公里”。

事关大型网络平台个人信息保护 两部门公开征求意见

2025-11-22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独特优势

2025-11-22

让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伟大征程

2025-11-22

全运惠民暖人心

2025-11-22

扎根小城,他们这样选择(我在中国·行耕记)

2025-11-22

全运大视野:潮涌大湾区 盛会谱新篇

2025-11-22

纯粹的热爱,写满阿图什绿茵场

2025-11-22

纺织业创新升级打开发展新空间

2025-11-22

十五运盛会落幕,体育之光照亮大湾区融合新征程

2025-11-22

行进的海岸线 | 全球“鲜”达中国餐桌 探秘长三角“超级大冰箱”

2025-11-22

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国际范儿

2025-11-22

海天为幕 同心绘梦——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侧记

2025-11-22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一起开启“舌尖”上的节气之旅

2025-11-22

客运航线开通、无人配送稳定运营……交通强国建设持续刷新“进度条”

2025-11-22

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中国的五年规划勾勒全球南方繁荣蓝图

2025-11-22

“共同追求更可持续的未来”(外媒看中国)——国际舆论积极评价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2025-11-22

尼日利亚一学校200多名师生被绑架

2025-11-22

尼日利亚连发绑架事件 总统取消出访

2025-11-22

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变电站遭袭 约3000户断电

2025-11-22

电影《三滴血》正在热映 胡歌文淇与角色深度共情观众数度落泪

2025-11-22

印度战机坠毁可能因控制系统问题或操作失误

2025-11-22

秘鲁法院下令逮捕前总理贝特西·查韦斯

2025-11-22

中国代表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就高市涉华错误言行阐明立场

2025-11-22

巴基斯坦东部化工厂锅炉爆炸事件已致20人死亡

2025-11-22

美国洛杉矶港一船只起火 超百名消防员前往现场

2025-11-22

美国联邦法官下令禁止国税局与移民局共享纳税人信息

2025-11-22

克罗地亚首都一地标性建筑起火 两名纵火嫌疑人被捕

2025-11-22

孫東:新田是昔日魚米之鄉 明日創科金玉良田

2025-11-22

立法會選舉 | 功能界別商界(第三)論壇 候選人盼展現中資企業社會擔當

2025-11-22

共享基金會全球總部啟用禮 李家超:基金會積極推動跨國交流合作

2025-11-22

警搗葵涌工廈毒品倉拘青年 檢依托咪酯等總值290萬

2025-11-22

將軍澳道6車串燒 11人輕傷送院

2025-11-22

(有片)動畫|選舉知多啲:功能界別-商界(第三)

2025-11-22

智能家电“新国标”来了!为消费者明白选购、安心使用提供指引

2025-11-22

(有片) 撬窗爆竊西營盤學校 「銳眼」助警拘獨行賊

2025-11-22

不收拾日本经济“烂摊子”走邪路 高市早苗一心只为政治私利巩固自己“位子”

202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