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嶺南大學(嶺大)「嶺南高等研究院」昨日(15日)向嶺大前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許子東頒授「資深嶺南學者」榮銜,以表彰其在中國現代文學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許子東同場以「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為題開講,就其最新出版著作《許子東文集》分享多年學術的研究成果,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關鍵議題。講座吸引約700名嶺大師生及文學愛好者參與,問答環節互動踴躍,聽眾爭相提問。講座結束後,更有大批讀者手持新書,排起長龍等待簽名,場面熱烈。
頒授典禮由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主持,他致辭表示:「許子東教授曾於嶺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多年,在中國現代文學領域進行的系統性研究累積了豐碩成果。我相信許教授今次重返嶺大,不僅為大學的人文研究注入新動力,其廣闊的文學視野、深厚的文學素養與豐富的經驗,將激發同學慎思明辨的能力及創造力,拓展文化與國際視野。」
文學與時代互相塑造
頒授典禮後,許子東即以「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為題開講,深入剖析近年學界熱議的焦點:其一是1950至1970年代中國文學的價值,其二是剖析中國現代文學的「真正起點」。他指出,傳統視角往往把「五四」《新青年》視作開端,但若從歷史脈絡回望,梁啟超倡導的「小說革命」、晚清四大名著、1892年韓邦慶《海上奇書》,乃至1635年明末楊廷筠作品,都可視為現代文學的「起點」。而他個人更傾向於將梁啟超1902年倡導「小說革命」視為起點,理由有三:「第一,中國現代文學是中華民族想像共同體的一個重要支柱,而『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由梁啟超於1901年首次提出,使得從此以後我們的文學作品都開始參與講述中國故事;第二,梁啟超有一整套的小說革命理論,將小說提升至『文學之最上乘』的地位;第三,梁啟超1902年通過小說《新中國未來記》的預言,勾勒出了中國故事的基本框架,此小說是非常好的白話文,且那時已有印刷工業的支持。」他認為,界定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不只是時間或定義的問題,更關乎中國現代文學在社會和歷史中的角色與價值,從而啟發我們思考文學與時代互相塑造的深層關係。
許子東在講座中亦分享其多年學術研究成果,並介紹剛完成的新著《許子東文集》。他笑說:「對我們做學術研究的人來說,發表文章、出書跟出文集就是人生三階段,所以出文集是一種光榮。」此文集總結了他數十年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領域的研究,全面收錄現代作家論、學術論文、專題研究、文學史論述、自傳及媒體評論等,帶領讀者全面理解中國文學與文化的變遷,重新審視中國現代文學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文集深入探討文學作品背後的歷史脈絡與社會現實,從郁達夫的浪漫主義到張愛玲的愛情戰爭,再到魯迅的重讀與對當代小說的剖析,串連起百年中國文學的重要節點,引領讀者從文本細讀中深思文學與社會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