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芷珊)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今日發表2023/24年度的《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帳目》每年更新一次,有系統地顯示香港以12個月計的醫療衞生開支流向,為評估和了解香港的醫療開支水平和趨勢提供依據。2023/24年度的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2,512.07億元,較上年度的數字(不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開支)增加8.6%(或199.55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8.3%,而人均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33,334元。
2023/24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中,公共醫療衞生支出佔51.8%(即1,300.72億元),而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3%,是十年前2013/14年度(2.9%)的1.5倍,與同期65歲及以上人口百分比的增長率(由2013年年中的14.2%上升至2023年年中的21.8%)相若,反映人口老化是帶動有關升幅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在長者人口比例相若的其他地區及經濟體中,香港是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最低的地區之一,同時香港是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並保持極低的嬰兒死亡率(2024年按每千名登記活產嬰兒計算為1.7人),學前兒童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所有疫苗的整體接種率更接近全面覆蓋(2024年達97%以上),顯示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高效高質。
值得留意的是,現時市民(尤其長者)高度倚賴公營醫療系統的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在所有年齡病人和65歲及以上病人的總住院日次中,公營醫院分別佔91.7%及95.3%。根據醫管局的統計數字,每千名長者人口的病人總住院日次,是非長者(65歲以下)的5.3倍,而每名長者人口的醫管局人均服務成本為每名非長者人口的4.3倍。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算數字,香港的長者人口會由2023年年中的164萬,增加至2036年年中的244萬,並在2046年年中達275萬。隨着人口持續老化、慢性疾病增加,香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將面臨不少挑戰。
至於私人醫療衞生支出方面,2023/24年度的相關支出佔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48.2%(即1,211.35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0%。在私人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支出方面,過去十年(2013/14至2023/24年度)醫療保險計劃(包括私人購買的保險計劃和僱主提供的保險計劃)佔私人支出的比例,已由33.4%上升至44.8%,成為日益重要的私人醫療服務資金來源。特區政府於2019年4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為公眾提供一種受特定規範、市場透明度高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選擇,讓消費者更有信心使用醫療保險。截至2024年年底,自願醫保計劃保單已達142.8萬張,估計在全港個人償款住院保險市場的佔比約為三分之一。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