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就媒体反映的“300万元预算,1000元中标”一事,江西中医药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我校附属医院已暂停该项目采购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已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这件事起源于一则中标公告:10月9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结果公示,中标单位系江西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中标产品系迈瑞MT8000,数量1台,中标价1000元。
这很显然属于医疗设备“超低价中标行为”。以往这是业内司空见惯的做法,但这一次有了不一样的结果。
经过大众媒体的发酵后,此事很快引起了政府、校方和公众的注意。在10月14日的报道中,附属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招标都是按流程进行”。中标供应商联系人罗先生则直接向记者表示,“不方便过多透露,大家投标价格都差不多。”
实际上,此事被曝出可能并不是偶然。今年国家多次发文严打政府采购“内卷式竞争”,还直接提到“零元采购”等异常低价中标行为。媒体捅出的,可能是行业的一个大窟窿。
并非个例
健识局查询,爆出问题的采购项目是挂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官方招投标采购,今年9月4日公布,预算金额为300万元,最高限价160万元。最终,迈瑞MT8000中标,中标价1000元。
原本计划买设备花300万,最终只花了1000元,差别实在有点大,超出一般人的认知。是不是300万元的预算金额有虚标呢?
10月14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300万)预算不存在偏差,我们都有询价会。”
健识局查询同型号流水线设备近期中标价,发现大部分中标价落在180万元到290万元区间内,但也不乏其他异常低价。比如今年9月公示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采购项目,预算高达800万元,中标价只要1分钱。
承德这次采购项目的中标产品,就包括迈瑞MT8000、BS-2800M、CL-8000i。
这一情形并非个例,也并非某些地区或个别供应商的行为。比如今年2月、8月,迈瑞医疗的MT8000等流水线产品先后在广西两家医院低价中标,中标价分别为15.6万元、1元。
此次涉事的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曾多次采购过超低价的医疗设备。去年8月,该院先后两次以1分钱的价格采购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全自动生化免疫一体机。
对于这类医疗设备低价中标行为,业内其实心知肚明。医院检验设备除了一次性采购付费以外,后续使用检测试剂等还需要购买配套产品。因此,经销商愿意低价甚至0元把设备卖给医院,通过后续卖试剂来挣钱。
设备采购或许要走招投标流程,但购买试剂基本都不用招标,企业才心甘情愿1分钱把设备卖给医院。
国家严厉打击
所谓得流水线者得天下,一旦科室装了哪个厂家的流水线,基本可以吃掉科室60%-70%的产出。而且,相比单机,流水线后期更换的概率也小得多。这使得流水线成为IVD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
迈瑞显然也把重心放在了流水线布局上。今年1月,迈瑞体外诊断发布,MT 8000装机量突破200条,58%是三甲客户。到今年9月再次发布消息时,MT 8000装机已经突破500条。
根据公开中标信息,有行业媒体整理了今年前五月生化免疫流水线的中标数据发现,MT8000中标最多,中标占比达50%。今年7月,迈瑞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目前流水型业务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一,迈瑞将持续扩大耗材业务领域的布局。
企业之所以有动力低价、超低价供应设备,一方面是因为IVD行业的特殊销售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受全国范围的IVD试剂集采影响。
检验试剂已经多次被纳入各地的集采项目,目前生化试剂集采覆盖率达90%以上,免疫试剂集采覆盖50%项目,价格降幅达40%-77%,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已经大幅压缩。多占一条流水线,就有可能挤走一个竞争对手,保住业已萎缩的市场。
不过,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遏制超低价中标的内卷式竞争行为。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要抓的重点任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传递出优化市场环境的鲜明信号。
在中国政府采购报的发文中,低于成本报价、异常低价中标都已经被直接定性为内卷竞争。
今年8月,广东省政府发布的《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已经将设备低价中标作为审计要点,指出7家医院接受免费或低价设备后,违规捆绑采购试剂耗材,涉及金额9596.12万元,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今后IVD企业再顶风作案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