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昨日是中秋佳節,有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帶備燈籠、月餅等小食外出觀看綵燈、舞火龍表演或賞月慶祝,往年歡樂過後或留下一地狼藉。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今早到維園到場了解,只見環境整體乾淨,只遺下少許奶茶杯、燈籠、煙盒等。有清潔工人表示,今年中秋節後垃圾量較往年進一步減少,相信與公眾環保意識提升,以及特區政府實施「走塑」禁售熒光棒有關。
記者圍繞維園觀察,遠眺整個場地地面大致乾淨、無異物,只在隱蔽角落發現少許殘留的奶茶杯、可樂罐等。維園現場亦放置多個垃圾桶,方便市民隨手棄置,垃圾桶內大部分為燈籠燈節日裝飾。
有清潔工人表示,今年場地只有少許垃圾,清理時間大大縮短,相信與公眾環保意識提升有關,「大家都注重環保,加上政府自去年起實施『走塑』條例,禁止售賣即棄熒光棒等塑膠產品,減少咗呢類垃圾。」
不過,亦有市民持另類意見,認為維園作為政府維護的公共場地,市民已透過稅費支付維護費用,尤其在大型節日,應享有一定自由度丟棄垃圾,而非視為不當行為。
陳先生認為,維園作為政府負責維護的城市公共場地,市民已透過稅費等方式支付相關費用,因此在該處丟棄垃圾並非完全不當行為,尤其與郊野公園的自然環境不同:「郊野公園係自然生態,需要大家保護唔好亂丟垃圾;但維園係政府建嘅城市公園,有專人清潔,市民繳稅就係為咗享受呢啲服務。」
他補充,在大型節日如中秋,市民齊聚慶祝,難免產生垃圾,政府應允許一定自由度,讓大家盡興,而非過度嚴格執法,「如果每樣都罰,咁節日仲有咩樂趣?政府提供場地,就應該包埋清理,畀市民放鬆一下。」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