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教育局今日(30日)表示,已完成處理所有直資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2025/26學年學費調整申請,合共172間學校獲批准調整學費,平均加幅至少4.6%,其中直資學校平均加幅為4.64%,加幅較去年微跌0.12個百分點;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的平均加幅分別為4.62%和 4.6%。今年申請調整學費的直資學校共有40間,較去年的總數減少13間;其中一間直資學校及一所私立學校的申請不獲批。
教育局表示,截至今年 8月31日,共收到40所直資學校、 71所私立學校和63份來自國際學校調整2025/26學年學費的申請。教育局根據既定程序審批,除一所直資學校及一所私立學校的申請不獲批准外,其他申請已獲批,學費的平均加幅分別為4.6%至4.64%。
局方指,9間申請加學費的直資小學當中,全數獲批加幅為5.8%或以下;而直資中學方面,27間獲批加學費的加幅為5.8%或以下,3間加幅較高,5.81%至10%不等;而其餘獲批加學費的70間私立學校和63份國際學校的申請,加幅全部在10%或以下。
另外,截至9月17日,教育局已完成審批718所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的幼稚園學費申請,包括484所提供半日制課程的幼稚園,當中14所獲准加費及470所維持學費不變;622所提供全日制/長全日制課程的幼稚園當中,128所維持學費不變及494所獲准加費。半日制課程約九成會在2025/26學年免收學費;至於全日制/長全日制課程,基於政府與家長共同承擔成本的原則,家長須支付部分額外費用,在2025/26學年,每期學費中位數約為1,090元,比去年增加90元,整體學費仍處於低水平。
至於其他仍在處理中的申請的2所幼稚園,教育局正跟進有關幼稚園遞交的補充資料,並因應需要提供協助。
團結香港基金:鼓勵直資校分級收費 盈餘補貼官校津校
就教育局批准172間直資、私立及國際學校加學費,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表示,理解學校面對成本壓力,但關注加學費將加重本地中產家庭負擔。他指出,因應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開放直資學校收取非本地生,政府可鼓勵學校採用本地與非本地學生分級收費,對非本地學生收取更高學費,盈餘用於補貼本地官立及津貼學校,減輕本地家庭負擔。此外,也應增加為有需要的本地學生提供的助學金,確保其學業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