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四川省乐山市的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丘陵地貌占全县总面积98%以上。这里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目前在井研县的“百里粮油走廊”,当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稻+”模式的推广,绘就了一幅产业强,生态美的农业画卷。眼下,井研县的秋粮即将迎来丰收,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蒋林,一起感受“水稻+”发展模式下的丰收场景。
井研县是四川一个非常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县,这里的土地很少有连片的大田,因此在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更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航拍画面可以看到,这一大片丘陵是四川盆地从平原向高山过渡的地带。
丘陵地区“藏着”农业大县
从空中俯瞰,画面最下方的稻田一直到远处的天际线,一个个深绿色的的丘陵小山包,铺满了大地棋盘,镶嵌其间的浅绿略带金黄的部分,是下周到月底将陆续收割的水稻田,除此之外,在丘陵之间的低矮洼地,还有蜿蜒流淌的小河,与星星点点的鱼塘、池塘,在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地间,大地用深浅不一的绿色,诉说着乡村里的生机勃勃。
透过航拍画面,您来感受一下田块之间的些许差别。虽然,种植的作物都是水稻,但远近两处高标准农田呈现出的疏密程度有着明显差距。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藏在记者所处的这片水田里。
“稻虾共养”实现一田多收新“丰”景
这片水田是当地利用丘陵洼地改造出来的稻虾共生的专用稻田,田坎更高,并做了防止小龙虾钻洞逃跑的防护层与高坡面设计。由于田里的基础水位也会略高,因此一般会选择植株较高的高秆水稻品种栽植。因为稻虾共育的需要,这片田的边沟更宽,水稻植株间距也有所加大,这里的秋粮水稻产量大概亩产在400—450公斤,下周收割以后,会保留下方的秸秆,到冬季再收一季再生稻,产量大约150公斤,因此稻虾共生稻田年水稻产量能保证在550—600公斤,这样加上每亩150公斤的小龙虾的收益,扣除成本,每亩的年收益差不多能到一万元。这就是当地提出的“千斤粮、万元钱”的一种实现方式。
老乡说,眼下小龙虾已经陆续进入今年的繁殖季节,因此最近他们在收虾的时候,会把一部分已经在繁育虾卵的雌虾放回到的田里。通过自然留种繁育,新一批的小龙虾预计能在春节上市,卖个好价钱。那您可能会好奇,像远处的高标准农田又是如何通过“水稻+”模式实现增收呢?
推广轮作 “忙”了土地增了收入
左边的画面是今年2月份记者采访时拍摄的当地稻田冬季大棚种植羊肚菌的画面,而画面的右侧是同一个地块此时此刻的状态。老乡说,去冬今春,他们种羊肚菌亩产收入达到了15000元,而通过水稻密植新技术,水稻的亩产预计能突破750公斤,高标准农田的致富优势更加明显。
这些年,在王村镇为代表的井研县“百里粮油走廊”示范区,当地以轮作、共育为手段,将原有低质洼地改造为稻虾共生稻田,在高标准农田推广水稻蔬菜、菌菇轮作,水稻中药材轮作,“水稻+”模式,既保证了粮食安全,更切实增加了农民的增收。今年,井研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超66万亩,粮食产量有望超25万吨,期盼农户都能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