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长达18个月后,中国恒大集团(以下简称“中国恒大”)终迎退市定局。
8月12日晚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信函,表示基于公司未能满足联交所对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复买卖,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根据相关上市规则,已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中国恒大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年8月22日(即下周五),并将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
资料显示,中国恒大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上午10:18起停牌,截至今年7月28日,已连续停牌18个月。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中的“快速除牌”机制,若主板公司的证券连续停牌18个月,香港联交所可取消有关公司的上市地位。停牌前,中国恒大股价仅剩0.163港元/股,总市值约22亿港元。
被除牌退市已成定局
自2021年起,恒大的债务问题持续暴露。
2023年9月,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2024年5月,中国证监会依法对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恒大通过复杂离岸架构控股的境内核心业务子公司,以下简称“恒大地产”)债券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经中国证监会查明,2019年至2020年期间,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超5600亿元、虚增利润超900亿元,致使在交易所市场公开发行债券存在欺诈发行,所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决定对恒大地产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罚款41.75亿元;对恒大地产时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与此同时,中国恒大的多位前高管也因涉嫌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公司债等被中国证监会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至1500万元不等罚款。
从债务问题暴露,到被颁发清盘令,再到后续财务造假、信披违规遭到监管处罚,中国恒大最终走到被除牌退市这一步,并未出乎市场预料。
“房地产企业风险正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出清。”中指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此前,根据市场表现及相关上市规则,已经有蓝光发展、新力控股、中天金融、泰禾集团、阳光城等10多家出险上市房企退市。
中国恒大清盘工作仍在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恒大在前述公告中还披露了截至2025年7月31日的公司清盘进展报告。去年1月29日,中国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安迈顾问被委任为清盘人。
该份清盘报告主要透露四方面信息:第一,中国恒大及其附属公司(以下统称“集团”)整体重组尚无明确可行路径;第二,目前由清盘人直接管控的集团实体资产价值总额(截至清盘人获委任日)约为270亿港元,可变现金额约为20亿港元,包括中国恒大直接持有的8170万港元,以及通过控股附属公司回笼资金约13亿港元;第三,清盘人迄今进行的调查已产生足够证据展开多项法律诉讼,部分诉讼所涉金额庞大,该等诉讼结果仍具有不确定性;第四,清盘人将持续接触债权人并收集债券资料。
根据清盘报告,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其中提出对中国恒大的债权总额约为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相较之下,中国恒大截至2022年底披露的最后一份单独(仅指香港上市主体)经审核的财务报表显示,负债额约为275亿美元。
同时,据中国恒大披露的2022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2年末,集团持有的资产总额为1.84万亿元,负债总额为2.44万亿元。
清盘人表示,将继续推进清盘工作,有序地保全及变现集团资产,从而保障中国恒大债权人的最终利益。相关工作包括清盘人将继续推进各项正在进行中的法律诉讼,以追求潜在的高价值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