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受强降水影响,7月28日到29日,河北三河市域内河流出现明显涨水。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4次启动应急响应,由河道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逐级提升至I级。29日凌晨5时,三河市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全部完成,累计转移53800余人,全市12个转移安置点共集中安置转移群众2400余人。
奋战一天一夜 超5万人完成紧急撤离
7月28日晚11时,记者赶到了三河市泃河岸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湍急的水流已经淹没了人行步道。
记者了解到,从28日上午到第二天凌晨5时前,三河市要转移完泃河沿岸28个社区和13个村的5万多名群众,全市各机关、社区街道的5200多名党员干部分成小组,全力投入了群众转移工作。河北省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杨树勋表示,坚守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宁可万无一失,不能万一失防,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党员先锋队作用的时候了。
记者来到紧邻泃河的城建新村社区,这里高龄老人比较多,转移压力很大。夜里12时,已经下起了大雨,转移工作还在紧张进行。
从上午到现在包片干部、共产党员符晓鹏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转移了大部分群众。正忙着,符晓鹏接到电话,一位78岁的老人不肯转移,他们赶紧赶了过去。原来,老人身体不好,不愿去安置点,符晓鹏立刻联系医院,协调床位,让老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记者在现场看到,凌晨2时,雨还在下,小区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正在做最后的排查,确保每一个居民都安全转移。
共产党员卢保东是燕郊镇康城派出所的副所长,晚上也赶到三河市参加群众转移。沿途看到哪户家里有亮光,他们也立刻去上门核查。“争取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让全体老百姓都安安全全撤到安全位置。”卢保东说。
雨越下越大,在泃河堤畔城区段,1000多名抢险人员也在加固堤防。
凌晨4时,记者赶到了三河市一中,学生宿舍都已经改成了临时安置点。先期安置好的人员大都已休息,不时还有专用车辆运送安置人员过来。清晨5时,经过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的奋战,泃河畔的五万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得到了妥善安置。
安置点里的24小时守护
这5万多名转移的群众,除了投亲靠友,其他人员来到当地政府设置的临时安置点。他们在这里情况如何?
29日上午,大雨渐停,记者来到位于三河市第一中学的安置点,这里入住的群众有1800多名。
记者:有没有担心呢?
群众:害怕,心里紧张,心脏嗵嗵跳,一到这都不害怕了。
记者:为什么?
群众:感觉安全呗,有政府管,在家又没有水没有电,你吃不了饭。这里什么东西都有,饿不着,冻不着,还有空调、被子,政府多好。
三河市防汛办调拨了应急专用棉被,并提供有矿泉水、方便面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品。安置点有24小时值班岗,有用药等特殊需求的居民,在这里登记后,党员和志愿者都会帮助协调解决。临近中午,安置点为每位入住者提供免费用餐,当天的午餐是四菜一汤。
从连夜转移到住在安全整洁的房间,大家对党员干部们赞不绝口。工作人员的辛苦都被群众看在眼里:“党员干部起到带头作用,昨天晚上一直到3点多钟,他们还在外边打着伞接车,一车一车来,太辛苦了。”
记者发稿前,三河市已终止防汛应急响应,紧急撤离的5万多名群众将陆续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