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新疆库车老城,斑斓的色彩、食物的香气与悠扬的旋律一同“撞”进感官,民族风情与厚重文化交织在一起,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从热斯坦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到龟兹小巷,文化街区的烟火气息与文化魅力跃动在每个角落。极具创意的街头装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像磁石般“力邀”游客不断向前探索。
“精雕细琢”让老城“旧貌换新颜”
库车市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其“汉唐故城”和“明清老城”相叠加的双城格局在全国独一无二,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83.6万平方米,其中80年以上的历史民居183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中一些古建筑出现了破损的迹象,一些巷子甚至可以用“人迹罕至、断壁残垣”来形容,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原住民不断迁出。
为让这些古建筑重新焕发光彩,2023年,库车市启动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抢救性加固工程。2024年,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采用“微更新、轻介入”实施模式,以不拆建只添置的方式进行微改造,保留巷子原来的面貌肌理,活化老街区的历史人文。巷道铺设观光砖,户户房屋进行翻新装饰,小到一砖一瓦的铺设,大到小巷内供排水、电路、通讯、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精雕细琢”让老城“旧貌换新颜”。
街道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民意;引导原住民以房屋入股、手艺传承等方式参与项目;保留80%以上原住居民,实现“人、房、文化”共生;居民积极响应,主动拿出家中盘子、缝纫机、石磨等老物件用于街区装饰;身怀绝技的工匠制作轿子、驴车等特色装饰……众人拾柴,让街区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焕发出现代活力。
人人都是设计师、建设者
改造后,不论是热斯坦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还是龟兹小巷,都不设围栏,不收门票,敞开怀抱迎接四方游客。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涛表示:“历史文化街区是本地群众和全国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创造的历史遗产,在改造过程中由人民共创共建,希望通过全方位展示独特的龟兹文化,让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了解新疆、了解库车,吸引更多人来到库车投资兴业,带动本地群众增收。”
庞涛特别提到,在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
在老城街头,别出心裁的设计处处可见,特色面料艾德莱斯做成的天幕在风中飘扬,传统乐器样式的垃圾桶让人会心一笑,大鼓改造而成的指路牌独具匠心,这些创意都由本地居民操办,“人人都是设计师,群众是街区的建设者。”
“在建设过程中,居民对中华文化以及本地的龟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各族群众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筑共建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也让我们的街区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0万旅游人次来到库车品美食、赏文化、鉴歌舞、观人文,相比往年,库车旅游旺季的时间也有所提前。
从看城、读城到懂城,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库车的文化故事还在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