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隨着香港人口迅速老化,完善晚期照顧的迫切性愈見顯著。團結香港基金今日(10日)發表題為《晚期照顧心連心 以人為本共同行》的晚期照顧研究報告,就改善香港的晚期照顧政策提出五大建議,包括強化預設照顧計劃發展;完善配套服務及行政流程以促進「在居處離世」等,推動香港發展更全面、以人為本的晚期照顧,滿足香港人口老化帶來的多元需求,
報告指出,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預計將由 2025年的23.6%,增至2045年33.1%,而8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亦將由3.3%升至8.6%,是上升幅度最大的年齡組別。此人口結構變化促使香港必須針對晚期病人最後階段的照顧需求,制定全面及具同理心的照顧政策,讓晚期病人能活得更有尊嚴。報告又指,約90%香港市民希望在熟悉環境中度過生命最後階段,而把護理需求從醫院轉移至社區正符合他們的意願,並有望為醫療系統節省每名病人逾9萬港元費用。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表示,晚期照顧不僅是醫療服的一環,更是對病人尊嚴與生活質素的全面守護。報告提出的建議旨在通過系統性改革,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晚期照顧系統,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能得到溫暖與有尊嚴的陪伴。
團結香港基金就應對晚期照顧需求提出五大建議,包括
‧強化預設照顧計劃發展
基金會建議香港應制定標準化「預設照顧計劃框架」,積極納入家庭參與並統一醫療和社福服務的預設照顧計劃討論範圍,同時明確界定專業人員的角色,透過專業培訓賦權護士、社工和其他非醫療人員等,促進預設照顧計劃以至晚期照顧的討論;並建議於「醫健通」建立預設照顧計劃的上傳及共享途徑,實現跨機構共享實時資料。
‧透過三層教育策略優化生死教育
推行三層教育策略,涵蓋學校、社區及專業人士,透過設立網上教案分享平台、推動跨界公眾教育計劃、加強大學及專業機構培訓,提升社會對死亡及臨終議題的理解與接納,改善晚期照顧服務臂素。
‧透過醫社協作平台 促進晚期照顧協作
建議政府建立互通醫社協作平台,與「醫健通+」整合,允許多方提供訊息,包括醫療歷史、預設照顧計劃文件、個人照顧計劃及照顧者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觀察等,促成醫療與社會照顧的跨界別纪錄共享。平台亦應設立具轉介功能的醫療及社會照顧服務數據庫,並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透過平台進一步優化資源分配,並制定數據為本的政策,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
‧策略性提升樂齡科技應用
建議政府應考慮與一站式樂齡科技服務平台合作,於醫院及社區推行針對性推廣計劃,例如把樂科技推廣融入常規護理,提升市民認知、服務可及性和使用率,而改善晚期病人及照顧者的照顧質素和生活質素。
‧完善配套服務及行政流程 以促進「在居處離世」
政府建立分級服務模式,加強發展社區晚期照顧服務,並加強基醫療培訓、擴大紓緩治療網絡及更新專業人員名册,讓適合的晚期病人留在社區接受服務,支持在居處離世的選擇。而政府應擴展公眾房服務以配合在居處世的發展。政府亦應完善安老院舍設施和簡化死亡登記程序,推動電子化及數碼整合,為在居處離世營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