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集團近月擬出售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重要港口在內的資產,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與猛烈批評。「商之大者,為國為民」,事件涉及國家安全和香港企業的大義大節,不少長和小股東明確表達反對與外資達成港口交易的立場,這一聲音正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心聲。
政界人士和專家繼續紛紛發聲,強調企業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是命運共同體。在國家面臨外部壓力加劇的當下,長和應展現企業擔當,挺身抵抗美國霸權,將愛國愛港作為基本情操,並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置於首位,而非僅僅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或者玩弄伎倆,規避審查。有內地學者批評長和的行為可能長期損害中國國家利益,是資敵行為。
企業家要講大是大非 勇於承擔歷史責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回應事件時表示,希望長和能真心實意配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工作,並真正做到在未獲得批准之前,絕對不會進行任何不合法、不合規的行為。陳勇指出,在此前長和的股東大會現場,不少小股東明確表達了反對與外資達成港口交易的立場,這一聲音正是大多數香港市民的心聲。陳勇認為,歷史已經證明,面對霸權壓迫,唯有敢於挺身反抗,才有出路,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利益,確保長期穩定與發展。
在談及國家與企業的關係時,陳勇援引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時提出的「四點希望」。夏寶龍強調,港澳工商界人士應該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堅定發展信心,繼續扎根港澳,做大做強;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擴大開放,擁抱世界;並積極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以旗幟鮮明的態度唱響港澳、唱響中國。
陳勇認為,這四點希望的核心精神在於要求港澳工商界和企業家敢於鬥爭、充滿信心、善於利用自身優勢、勇於承擔歷史責任。只有將企業的發展融入國家發展的整體大局,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實現可持續增長,並在大時代的浪潮中不斷壯大。
摒棄短視行為 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不僅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更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力量。梁熙期望長和能夠以實際行動配合國家監管部門的審查工作,並展現愛國企業應有的態度,為其他企業樹立榜樣。他進一步指出,香港工商界應該認清當前國際局勢的實質,摒棄短視行為,將個人和企業利益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和國家的整體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梁熙還提到,美國近年來不擇手段阻撓中國的發展,通過各種經濟、科技和地緣政治手段企圖遏制中國崛起。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的企業和工商界人士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地與祖國站在一起,不能再拖延、玩弄花招,或者心存僥倖。
梁熙強調,企業家的決策不應僅僅考慮經濟利益,還應該考慮社會責任和國家安全,尤其是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更應慎之又慎,確保其行為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並能夠為全社會的穩定和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復旦大學教授沈逸認為,有一些商人不知道基於什麼動機,但他做出了實質性可能長期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的事情,說得不好聽了叫出賣。「特朗普前腳剛說要對中國的全球船運業進行打擊,後腳就把港口賣給他了,你資敵嘛。」有關交易不是正常交易,說有關企業家是「普通商人」屬於混淆視聽。中國愛國民族產業的血脈至少可以上溯到陳嘉庚先生,這是有文化性的血脈和氣節傳承的,是無形資產。有關企業家不應該這麼對待這種無形資產。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