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则关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更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检察院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针对城乡接合部和集散地开展了专项监督活动,全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日前,检察干警深入走访该区城乡接合部和农产品集散地的各个农资经营门店,对经营资质、进货渠道、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资料进行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检察干警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逐一核实,为农资市场的规范有序奠定基础。
在走访过程中,双滦区检察院检察干警发现,部分农户对农药安全间隔期认识不足,部分农户在蔬菜临近上市时使用农药,有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影响食用安全,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发现个别养殖户存在饲料存放不规范,易受污染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检察干警向农户和养殖户进行普法宣传,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在农药使用方面,向农户普及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详细讲解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时长,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对于养殖户,重点讲解饲料存放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从源头上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检察官深入田间地头及种植户家中,向农民讲解种子、化肥农药、农资购置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辨别假农药、假化肥等知识,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维权指导。在种子方面,向农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讲解他们如何查看种子标签,辨别种子的真伪和质量优劣,如种子标签应包含品种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等重要信息;在化肥和农药方面,告知农民在农资购置过程中要签订正规合同,保留好购买凭证,以便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
下一步,双滦区检察院将持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力度,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将在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织密监管网络,让假冒伪劣农资无处遁形,让农民能够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检察官在农资经营门店查看种子标签应包含品种名称、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等重要信息。
图为检察官向农户进行普法宣传,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
作者:陶思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窦悦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