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丨从“烂泥洼”到“陕北好江南” 垦荒者凭啥能行?

央视新闻2025-05-01

百年岁月流转,青春热血未改。回望历史长河,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时光奔涌向前,青春身影始终在接力奋进。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见证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南泥湾,曾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荒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它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今天来看第一集《垦荒者 正青春》。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温室舱里,科研团队正在对饲草作物——苜蓿的幼苗展开研究,这些小草,却有着大作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乐捷:别看是个小草,蛋白质很高的,能替代大豆(饲料作物)。我们每年进口的大豆一个作用就是榨豆油,剩下的豆粕就是作饲料的。苜蓿就是非常好的饲草,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盐碱地去种,饲草去养牛养羊,然后人才有肉吃。一定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当下来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坚持这种优良的传统。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抗战时期,4万爱国青年从各地奔赴延安,寻求救国曙光,乐捷的祖父乐天宇就是其中一名。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讲解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军事进攻,国民党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困难,边区的青年人以抗战到底的决心冲破封锁。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一株小草被陈列展出。边区缺纸,从杭州之江大学来的青年华寿俊就用延安的小草造出了纸张、货币。而更为严重的是缺粮、缺布,军队的鞋子都破得露出了脚趾头。

为解决粮荒,中共中央提出了军垦屯田的设想,可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如何创造奇迹?延安自然科学院派出一支科研队,寻找突破,带队的正是生物系主任乐天宇,他们采集了2000多个植物标本,摸清了各地的植被和气候条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乐捷:从历史资料记载,总共走了47天,在延安的南边发现南泥湾,朱老总三次考察南泥湾,中央最后拍板,就是三五九旅王震带队进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上到军旅长,下至马夫伙夫,大家一起生产劳动。兵工厂、纺织厂、粮仓,一样样从无到有,共产党人硬是把荒芜的“烂泥洼”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战胜利打下基础。

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华寿俊之子 华晓宁:我从来没听过我父母他们说,那边当时的生活很苦,他们就是知道他们要付出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来达到他们这个美好理想。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南泥湾精神,在乐天宇的母校中国农业大学,一支垦荒队跨越半个世纪,把青春奉献给改土治碱。

地处黄淮海平原河北省曲周县,上世纪60年代,这里三分之一的耕地都是盐碱地,百姓吃粮常常要靠国家救济。1973年,七位农大老师来到这里,为旱涝盐碱问题找出路。百姓当时都担心,北京来的青年人能吃得了垦荒的苦吗?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站长 张宏彦:老师们来了以后,当时他们就拿出了他们的粮本,说我们把粮本押在你这儿,意思是我们就不走了,什么时候治好碱,我们什么时候走。

在凭本买粮的时代,交了粮本,就等于压上了全部身家。年轻的农学人和农民联手,挖渠治土,让贫瘠的土地,长出了小麦、玉米,让百姓口粮自给自足。

垦荒者,正青春!一代一代,接力奋斗!2009年开始,派往曲周县的垦荒队迭代成为中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农大的研究生在这里种田、管粮、堆肥、追肥,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焦小强就是最早一批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如今已经成长为最年轻的副教授。扎根曲周15年,他的皮肤已经晒得定了型。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教授 焦小强:这种“自讨苦吃”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淬炼。我们对于我们的研究生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个学生如果被村民请吃饭次数多,这就说明这个小伙子在村里面做工作做得好,能够跟农民融入到一片,能够形成农民愿意接受的技术,同时能够给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

在农大学子不断耕耘下,曲周全县已经实现了亩产1吨粮食作物的突破,为全国的中低产田打出了增产的样板;眼下,农大学子又向更高的粮食产量发起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 张凯烨:也就是说让一亩地的粮食年产量达到一吨半,它本身的土壤肥力就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在这样条件下,我们依然能实现试验田亩产一吨半粮,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全国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农田都是中低产田。如果把我们的技术模式推广出去,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副教授 焦小强:希望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我们的土地里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来,真的就像《南泥湾》的歌词里面所唱的,就是遍地是牛羊。这是我们每一个农业人的梦想,我们现在也在曲周的大地上,来践行着我们自己的梦想。

(总台央视记者 梁铮铮 马力 李志 金库)

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发言人就有关涉台谬论发表谈话

2025-05-01

国际媒体关注“加拿大与美国渐行渐远” 美国单边主义自酿苦果

2025-05-01

案件发回重审 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2025-05-01

近东救济工程处:以色列将关闭6所学校 800加沙儿童失学

2025-05-01

米价连创新高 日本多地频现“大米盗贼”

2025-05-01

韩德洙宣布辞职

2025-05-01

韩国代总统、国务总理韩德洙宣布辞职

2025-05-01

谈判僵持 各国谨慎应对美关税施压

2025-05-01

美一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3% 英国央行暗示美元地位下降

2025-05-01

需要“重新平衡”的是美国心态

2025-05-01

热点问答丨美乌终签协议,影响几何

2025-05-01

新西兰遭遇极端天气 多地进入紧急状态

2025-05-01

李在明涉嫌违反韩国《公职选举法》案被发回重审

2025-05-01

印度宣布对巴基斯坦所有航班关闭领空

2025-05-01

英国地方选举正式开始

2025-05-01

美国法官裁定苹果公司违令 立即整改

2025-05-01

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被发回重审,李在明发声:失望

2025-05-01

出于安全考虑 巴基斯坦将限时关闭两座城市的部分空域

2025-05-01

唱响新时代劳动者奋斗之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纪实

2025-05-01

一见·到这个“社区”来,总书记对青年这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寄予厚望

2025-05-01

新闻多一点 | “五年规划”: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

2025-05-01

时政Vlog|在上海,感受AI发展的澎湃脉动

2025-05-01

迎难而上 主动作为——透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2025-05-01

劳动铸造美好生活

2025-05-01

入境游升温+玩法迭代 这个“五一”文旅市场百花齐放

2025-05-01

风电光伏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中国越来越“风光”

2025-05-01

动真碰硬、严督实导,推动解决突出问题

2025-05-01

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产经观察·细看产品七十二变③)

2025-05-01

如何用“绝活”书写劳动传奇?来看这些平凡岗位上的“超能力”

2025-05-01

自主研发+多元布局 香港科创企业从容自信应对“逆风破浪”

2025-05-01

“五一”假期出游新“潮”澎湃 “文旅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量”

2025-05-01

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亮点?专家解读→

2025-05-01

我国将着力解决草种“卡脖子”问题

2025-05-01

我国海洋旅游实现“开门红”

2025-05-01

节日坚守战位|时刻张弓满弦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组织开展战备拉动演练

2025-05-01

“五一”假期重点工程建设不停步 一线建设者们用劳动诠释“最美”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