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日,河北省滦州市22万亩花生进入播种期。广袤的田野上农机轰鸣,农户积极开展春播作业。
种植田内,多台智能化农机正在有序作业,翻耕、起垄、播种、覆膜一气呵成。与传统人工播种相比,播种机搭载了高精度的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传感器,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精准的间距进行播种,避免了人工播种可能出现的疏密不均、深浅不一等问题。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设备严格控制用量,也确保了花生播种过程中水肥科学配比。
多年来,滦州市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引领、科技创新赋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
山东东营:羊肚菌喜获丰收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眼下,山东东营的羊肚菌进入成熟采摘季。当地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使羊肚菌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伞”。
在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卢家村的羊肚菌种植大棚里,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乳白色的菌柄托起棕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地盛开在田垄上。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东营市东营区胜园街道卢家村羊肚菌种植户王涛称:“我们从去年11月底开始种植,目前一共种了5个大棚。”
羊肚菌以其独特的圆锥形菌盖和布满褶皱的菌面而得名,作为兼具营养与经济价值的珍稀菌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要求也很严格。
东营区胜园街道卢家村羊肚菌大棚技术负责人卢小平称:“为了让羊肚菌适应生长,我们采用冬暖式大棚,起到保温保湿作用,而且加装了遮阴网,可以遮挡阳光。大棚一共用了4吨的小麦和玉米芯的营养包,为其提供营养。同时采用喷灌系统,种出来的果实就比较饱满。”
新疆吐鲁番 :63万亩葡萄开始春灌 科技助力节水增效
在新疆,“火洲”吐鲁番的地下灌溉系统——坎儿井久负盛名。如今,当地大力推广葡萄节水灌溉技术,让葡萄灌溉从“开怀痛饮”变为“小口慢饮”。眼下,吐鲁番市63万亩葡萄开始了今年首次大面积春灌。现代化科技节水手段既提升了灌溉效率,又降低了葡萄种植成本。
在如今吐鲁番的葡萄地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一条黑色管道整齐地排列在葡萄架底下,就是这几年吐鲁番推广的新时代“坎儿井”,它的名字叫做“葡萄节水微喷灌溉系统”。
吐鲁番市高昌区水利局副局长依沙克·胡吉称:“90毫米软带跟葡萄沟平行进去以后,在合理的位置横向布置,连接了葡萄沟里面的2根32毫米软带,每个区域有5个斜孔,斜着排列的,5个孔30公分以后再来5个斜孔。为啥要安排斜孔?避免孔堵死。微喷软带的喷水量比漫灌少很多,但是比滴灌要多一点。”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红星片区葡萄节水智慧灌溉示范区,小小的控制室成为了葡萄园的“智慧大脑”,技术员在电脑和手机上一键就可以控制2000亩葡萄地的浇水、施肥。
吐鲁番市高昌区红星片区葡萄节水智慧灌溉示范区技术员阿力木·买买提称:“总共有262个阀门,现在1号球阀状态是开的,我从这边可以操作关掉,手机上也可以操作,这里面整个一体化。”
示范区采用先进的田间智能灌溉阀和气象站系统,实现灌溉水量和施肥的精准控制,同时利用太阳能和无线传输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气象数据。
吐鲁番市计划自2023年起分三期推进63.86万亩葡萄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周期为三年。截至目前,一、二期项目已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50.71万亩。按计划,所有项目将于今年9月底全面收官。
吐鲁番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16.4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实施葡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成为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举措。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吐鲁番市地下水位较2023年同期回升0.32米,节水成效显著。
吐鲁番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孜拉吾东·加拉力丁称:“去年的跟踪对比观测,每亩地葡萄用水量减少了203.05立方米,63万亩将节约出来将近1.5亿立方米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