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今日(14日)出席香港農業聯合會第四屆董事會就職典禮表示,政府會繼續推動漁農業整體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集約化及可持續發展,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布局,令本地漁農產品的產量、質素和產值長遠得到提升。
卓永興指出,香港農業聯合會自2013年成立至今,積極團結豬、雞、菜、花及塘魚五大行業,是本港最具代表性的農會之一。多年來,聯合會領導業界應對不同的挑戰,積極與特區政府不同部門保持緊密溝通,提出寶貴意見,對香港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良多,尤其是一直參與政府制訂及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令《藍圖》下的各項措施能順利開展。
卓永興表示,在農業方面,政府在新界古洞南設立農業園,第一期已經陸續投入運作,第二期亦正在籌劃中。香港農業聯合會透過公私營協作模式,在農業園第二期部分土地牽頭設立「現代化科技農業園」,並已按計劃於去年年底就首期農地完成公開招租,不單能夠加快向農戶提供穩定租期和基建配套,亦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知識轉移,提升生產力。此外,政府已預留上水一幅土地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預計在2026年內完成土地平整工程,並會在短期內就興建及營運該養殖場進行公開招標,鼓勵聯合會積極參與該項目。
卓永興說,在漁業方面,政府會透過實施《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以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為試點,提供合適的土地及基礎設施,發展現代化和可持續的塘魚養殖,包括設立約250公頃具自然保育及塘魚養殖雙重功能的「生態友善魚塘」;以及約40公頃的「漁業優化區」,推行高密度、高科技和高產量的養殖。我們亦打算提供機會予合適的漁農業團體參與相關的發展和管理工作,從而引導行業組織的發展,強化漁農業團體統籌養魚戶的功能,讓養魚戶共享集約化的優勢及益處。
卓永興強調,為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政府去年年中推出了「農+樂」農場計劃,便利主要從事商業農耕的農場提供休閒活動作輔助業務,增加農戶收入。我們正研究採用類似的方式,促進內陸休閒魚場的發展。漁護署亦爭取於2025至26年內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的新品牌,並訂定生產標準、養殖方法及認證和溯源制度等,以推廣本地漁農產品,提升其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卓永興提到,未來,政府會繼續推動漁農業整體升級轉型,邁向現代化、集約化及可持續發展,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布局,令本地漁農產品的產量、質素和產值長遠得到提升。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