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獲殊榮的香港民間樂團 為何仍在掙扎求存?

香港文匯網2025-04-16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張岳悅)彈丸之地如香港,地窄人多、包羅萬象,既是資源的集中地,也不免出現分配不均的問題。除了九大藝團外,香港還有大大小小不可悉數的民間藝術團體,大部分團體自組而成,通常靠慈善家資助或透過不同項目申請資金才勉以為繼。當然,能堅持下來的,已然少數。以民間樂團為例,即使已在國內外音樂節屢獲殊榮,也曾舉辦過數場頗具影響力的音樂會,甚至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項目資助,卻仍因場地、資金、人才的限制而無法持續發展。民間樂團,何去何從?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了擔任五個民間樂團總監的林啟暉,以及香港城市中樂團藝術總監程秀榮,聽他們講述樂團在狹縫之中掙扎求存的故事。

●香港城市中樂團去年於「中華文化節」上演《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薈萃》。受訪者供圖

南區因被譽為「音樂之區」而聞名於全港18區,當論及南區這20年內最具音樂成就和貢獻的人物時,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非林啟暉總監莫屬。「無名英雄」是林啟暉得到的一項殊榮,他自己笑談起這名號的來歷也覺心酸,「當時競爭這個名號的時候,全然沒想過什麼沽名釣譽的事情,想的就是15萬元的獎金。」履歷豐富、人脈廣闊的前區議員,竟為了15萬元獎金「奮力競爭」,其實無論資金多少,對於林啟暉身後的五個樂團來說,都是雪中送炭,是黑暗中的一點光芒。

●林啟暉致力於培養青少年學習音樂,走向更大的舞台。(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為維持民間樂團奔波廿五年

一個全然不懂音樂的前區議員成為五個樂團的總監,第一時間讓人聯想到藉此「斂財」,然而,25年間,林啟暉非但沒有實現什麼「財務自由」,反倒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只是樂團組織者,組織是我的強項,我很驕傲樂團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績。」他說。

如果要探討林啟暉的戰績,不能不說由他領導的南區五個樂團和合唱團,包括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南區管弦樂團、愛樂樂團合唱團、希望之聲少兒合唱團及少兒弦樂團。從訂場、製作場刊、海報設計、節目表、舞台布置、舟車安排,一樁樁一件件,都難不倒林啟暉,他的團隊都是在這基礎上運作的。

●香港青年愛樂樂團日前舉辦《光影交織—2025經典名曲慈善音樂會》。 受訪者供圖

林啟暉最初是培僑中學的老師,隨着一年年經費吃緊,他開始思索,怎麼樣才能夠有效推動教育,不讓教育受到資金的束縛呢?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選擇了「下海」經商。但他很快意識到,生意人要心狠手辣,不能太講情義,林啟暉便離開了生意的賽道,轉為變成了區議員,在港島海怡選區連任區議員二十年,為海怡居民服務傾注熱情。他的初心,只是服務市民,用心做好每件事,追求完美卓越;因誠心誠意為市民服務,在服務領域,他獲政府頒授予榮譽勳章MH。

民間樂團屢獲殊榮 惟陷財困

基於服務巿民之心,林啟暉最初只為成全幾個學西樂的青少年,在2001年組織了只有廿多人的南區室樂團,成員有醫生也有小學生,一支夾band雜牌軍,經過十年時間,發展成超過120人的香港南區管弦樂團;為滿足音樂人才攀登更高階梯,2012年再創立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在成立短短的六年時間裏,在指揮家呂曉一教授的帶領下,兩次赴歐參加比利時、荷蘭國際音樂節比賽連奪金獎,兩次踏足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18年來,樂團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和不少著名表演藝術家合作,公開演出逾130多場。演出除了古典名曲,還有與社會潮流融合的張國榮、鄧麗君逝世周年紀念音樂會,亦曾與張敬軒合作演出,以及為TVB藝員合唱《宮心計》主題曲伴奏等,均引起不同層面的回響。

●林啟暉參與青少年樂團排練。受訪者供圖

能夠得到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一個人的命運冥冥中注定,這就是我的命數,從20多個人,從香港仔市政大廈,如此開始。」林啟暉直言,要感激的人太多,除了做慈善、為社會服務的有心人,出心出力的音樂家,更有自己太太這個堅強的後盾,「多年來太太一直在背後打理行政工作,也是日忙夜忙,最重要的便是一直支持我。」說什麼「斂財」呢?到了今時今日,林啟暉還在日夜為經費犯愁,認真「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時的林啟暉,根本不知道做樂團是一件如此複雜的事情,「對於培養青少年,我一直都有一份熱情。我當選區議員時便堅信,這份工作不是打卡上班,而是真正地服務社會。基層出身的青少年學音樂的機會比較少,而我自己做教育,就認為這樣的缺失應該被彌補起來。」因此,發展到了後來,出現了為基層家庭兒童提供免費音樂培訓機會的「希望之聲」。「希望之聲為基層兒童提供了一個正向的渠道,音樂不僅可以成為愛好,未來更可以成為賺錢的技能,這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收的學生超過200個,都是零基礎,當他們演奏達到8級以上,我們便可以將他們推薦至香港青年愛樂樂團。」

然而到了2003年,樂團面臨困難,幾乎要結束,「當時SARS時期,我心想,如果要結束,大家都會很失望,惟有咬咬牙繼續下去。」林啟暉提到最難的問題,一開始便是指揮,因為要出錢去邀請專業的指揮來為大家排練,而彼時並沒有價錢合適的指揮,只能請人支持,每星期從南京飛到香港,「假如沒有這樣的支持,純粹靠我自己,是無法堅持下去的。」

舉辦紀念音樂會培養更多聽眾

林啟暉如今已是古稀之年,25年來,他一直在默默為社會交出精彩的音樂成績單,雖然心裏的那團火一直還在不停燃燒,但始終精力越來越有限,「我到今天,找不到接班人,因為沒有第二個林啟暉。」他感到非常憂心,「我們這個樂團不需要很多錢,如果政府能夠每年支持我們200萬,我就可以將樂團搞得有聲有色。」

今年5月,香港青年愛樂樂團將舉辦《永遠的鄧麗君》30周年紀念慈善交響音樂會,與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共同合作,並且得到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支持。林啟暉說:「我們舉辦各種各樣的紀念音樂會,希望能夠吸引到不同的團體來合作與支持,同時培養更多的聽眾,使樂團的發展能夠一直在正循環。」

城市中樂團盼政府支持中樂傳承

成立於1994年的香港城市中樂團逾30年來致力於發揚中國文化、推動香港中樂發展及促進海內外音樂界交流,曾舉辦過《中樂經典作品展》《二十世紀中樂回顧系列》等多場專題音樂會和講座。樂團2023年曾獲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展開「香港當代民族管弦樂經典音樂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演」,2025年再以「百年中樂——民族器樂演奏人才培訓」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

●程秀榮表示,完成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大型項目離不開特區政府的支持。(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作為本地民間樂團,兩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型資助實屬不易,而樂團藝術總監程秀榮卻直言,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只覆蓋約三分之一的項目經費,更需特區政府在場地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項目方可成功完成,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2023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巡演項目,在基金資助和特區政府的支持下,原定包括四場大型音樂會、三場學術研討會,以及青少年交流講座、青少年互動工作坊等共11個項目,我們最終完成了19個項目,資助之外由樂團自費約20萬元。20萬元幾乎是樂團的全部資金,但這是我們第一次做這麼大的項目,我認為已經做得很好了。」

即使已有完成大型項目的經驗,樂團今次的培訓項目仍存在着很多不確定性,「這是本地中樂樂團第一次入選國家資助基金的藝術人才培訓項目,因要在全國範圍內遴選音樂人才,程序方面我們還需要與各個機構再探討細節,政府也還沒能確認是否會資助我們。項目已經比預計推遲了一個月,我們的現金流已經斷了,若最終沒有政府資助,項目是做不成的。」

今年適逢民樂大師劉天華誕生130周年,程秀榮透露自己嘗試申請於「中華文化節」中舉辦紀念劉天華誕生130周年音樂會,但無奈未能成事,「我們樂團的理念是傳承中華文化以及中樂經典,而如今學民樂的人對劉天華的印象都已經淡化了……好在我們已經申請到康文署的場地,另也正在籌劃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音樂會,現正在多方面申請資助。」或許因為不夠「創新」,或許因為沒有噱頭,程秀榮表示,樂團自成立至今,從未成功申請到任何長期資助,藝發局亦常以「不可行」為由駁回項目申請。長期資金短缺,樂團邀請知名指揮及音樂家參與音樂會惟靠「拍膊頭」,一班樂手也常是義務演出。已入古稀之年的程秀榮已無暇再思考樂團接班人的問題,惟願多年堅持不會付諸東流,「傳承這件事,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希望政府多聆聽民間樂團的聲音。」

譚盾:請政府聆聽需求找到契合點

香港「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在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多媒體交響詩《聲音河流》為開幕表演,他表示在創作這個節目的時候,就發現香港民間的藝人非常多,他說:「尤其有些瀕臨消失的傳統音樂卻在他們的手上得以傳承,比如說地水南音,這個古老的曲藝形式經過千百年的演化流傳到今天,希望不要在我們的腳下乾枯了。」

他表示,政府應該要更多地去探討民間音樂和樂團的發展,「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我覺得要讓政府知道場地和資金支持的重要性。原來10年、10個人才能做好的事情,可以一個月就做好。本來要花100年做,那麼在政府和全社會的支持下,是不是可以一年就做好?藝術家要好好地去溝通,政府也要好好地聆聽,從兩個方向一起去找大家的契合點,也許會效率更高。」

●譚盾認為政府應更多探討民間音樂和樂團的發展。中通社

加入「場地伙伴計劃」獲較多支援

對於民間樂團遇困境缺乏支持,康文署官方答案稱:「本署會以不同形式支持藝術家及藝團,包括透過『贊助節目』的形式,向藝團提供一筆定額贊助費,用於製作節目。藝團亦可免費使用康文署場地及票務系統服務,並保留全部票房收益。」目前康文署透過籌辦資深及新晉藝術家及藝團的演出,以及支持他們推展社區及學校藝術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持續為本地表演者提供展示平台,當中也包括音樂類別。

此外,康文署自2009年度起推行「場地伙伴計劃」。成為場地伙伴的藝團,除了可獲每年提供的現金資助(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綜合撥款資助的主要演藝團體除外),亦可優先訂租有關場地。現時「場地伙伴計劃」下屬於音樂類別的藝團包括「爵士世界」、「起樂」、JazzSociety、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中樂團。

●梅廣釗建議政府和資助團體將資源藉由平台明示。(香港文匯報記者攝)

民間樂團難尋申請渠道

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梅廣釗博士談道:「香港藝發局有一些資金是可以申請的,但這些都需要與項目去進行配合。政府可能認為覆蓋一些民間樂團的全部花費是不可行的,只能採用一種配對補助,是獎勵的模式。例如你得到一塊錢,政府也會資助相應的金額。」

作為本地數個民間樂團的藝術總監及榮譽顧問,他直言:「確實目前能得到支持是不容易的,成功例子存在但確實較少,因為很多樂團都找不到申請的渠道,而政府也不知道民間有哪些樂團存在。政府和資助團體都應該將資源在平台清晰指示,這樣間接來說對香港的民間樂團是有幫助的,藝術工作者才會有動力繼續去發展。」

責任編輯: 木羽

万千水花“泼”出文旅新活力

2025-04-18

多地重大项目开工 二季度基建投资或提速

2025-04-18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主题 注重实效

2025-04-18

多点发力 我国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2025-04-18

明确!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施

2025-04-18

丝路枢纽“扩容” 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含金量”凸显

2025-04-18

【世界说】美媒:关税风暴下的美国商家生存岌岌可危

2025-04-18

日本连续4个财年出现贸易逆差

2025-04-18

欧洲央行再次宣布降息

2025-04-18

股价再暴跌,好莱坞真正的担忧是失去未来

2025-04-18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访问柬埔寨,中柬关系迎来新定位

2025-04-18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 称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2025-04-18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

2025-04-18

哈马斯:愿就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进行谈判

2025-04-18

商务部等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2025-04-18

安理会谴责苏丹暴力升级 敦促解除对法希尔的围困

2025-04-18

9部门发文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2025-04-18

时政Vlog丨第一视角带你看金边王宫会见现场

2025-04-18

一季度工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3%

2025-04-18

工信部:截至3月底 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439.5万个

2025-04-18

工信部: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2025-04-18

工信部: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5-04-18

乌克兰和美国签署关于矿产协议的备忘录

2025-04-18

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发布一批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

2025-04-18

工信部计划出台机械、汽车、电子装备等行业新一轮稳增长方案以及数字化转型方案

2025-04-18

也门拉斯伊萨港再次遭袭

2025-04-18

有人建议必须强硬,有人主张对外结盟,加拿大联邦大选辩论聚焦“应对美国”

2025-04-18

一中国侨胞在拿骚遭歹徒枪击受伤 我驻巴哈马使馆通报

2025-04-18

胡塞武装称美军空袭也门西部港口造成17人死亡

2025-04-18

我驻日使馆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及食品卫生安全

2025-04-18

日本3月米价同比上涨92.1% 创54年来最大涨幅

2025-04-18

加州州长纽森:中国越成功,世界越成功

2025-04-18

“蜀宝”“锦仔”都上镜了!“成都世运号”主题涂装飞机今日首航

2025-04-18

一季度境内银联钱包在柬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2倍

2025-04-18

美肯塔基州长警告:关税或致美家庭年增数千美元支出

2025-04-18

世卫组织和非洲疾控中心更新猴痘疫情应对计划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