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涉及《食品营养强化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等4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食品添加剂叶黄素》等4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以及1项标准修改单。
此次修订的4项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中包括1项修订标准和3项制定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营养强化剂的范围(包括生产工艺等)、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感官要求、理化指标以及配套的检验方法等内容。上述3项制定标准均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配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
其中,食品营养强化剂中(6S)-5-甲基四氢叶酸,氨基葡萄糖盐相关标准适用于以叶酸为原料,经甲基化、盐化、结晶、冻干等工艺制得的产品;L-蛋氨酸(L-甲硫氨酸)相关标准适用于以可食用的淀粉质或糖质为主要原料,经发酵、提取、精制制得的或以DL-蛋氨酸为原料,经酶法拆分、精制制得的产品;氯化钠相关标准适用于以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生产的食用盐(未加碘)为原料,经除杂、结晶、离心、干燥工艺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氯化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相关标准适用于以无机铁盐与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为原料反应生成的产品,新标准代替GB22557—2008《食品添加剂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新标准主要变化包括:更改了感官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增加了游离铁、水分、氯化物、硫酸盐指标及其检验方法;以及铅、砷指标的检验方法;更改了pH值和水不溶物的检验方法。
此次修订的4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均为修订标准,其中,植物炭黑新标准为代替GB28308—2012版标准。新标准主要变化包括:修改了标准范围部分描述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粒径指标;修改了“镉(Ge)”指标名称,改为“镉(Cd)”;修改了铅(Pb)的指标要求;增加了铅(Pb)、总砷(以As计)的检验方法;增加了商品化产品的描述;修改了鉴别试验的分析步骤以及高级芳香烃的检验方法。新标准适用于以木材、竹子、椰子壳等植物材料为原料,经炭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
聚葡萄糖新标准为代替GB25541—2010版标准。新标准主要变化如下:删去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产品分类以及液体聚葡萄糖的感官要求及检测方法;删除了气味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增加了液体聚葡萄糖的理化指标及检测方法;修改了理化指标中“灰分”指标,改为“总灰分”;增加了铅的检验方法以及砷的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修改了附录A中聚葡萄糖含量的检验方法,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修改了附录A中pH的检验方法,细化了试验要求;增加了附录B。
叶黄素新标准为代替GB26405—2011版标准。新标准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中商品化的叶黄素产品的范围、相对分子质量、感官要求中的状态和气味、理化指标中铅和总砷的检验方法;修改了附录A中的部分描述,增加了试剂的纯度要求;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C。新标准适用于以万寿菊油树脂为原料,经皂化、精制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叶黄素。
聚乙烯醇新标准为代替GB31630—2014版标准。新标准主要变化包括:增加了溶解性鉴别试验;修改了甲醇和乙酸甲酯的检验方法;黏度检验方法中增加了使用乌别洛特毛细管黏度计;增加了铅含量的检验方法。
另外一项标准修改单,GB1886.350—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氧化亚氮》修改单中将原标准表2中“水分/(μL/L)”的单位修改为“水分/(mL/L)”。(记者 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