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豆包
今年3月,很多人出现发烧的现象,体温有时能超过40度,这正是2025年春季甲流病毒正在施展威力。
多位临床专家向健识局表示:流行性感冒看似是小病,实则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伤害,一旦确诊应及时用药控制,以免引起重症肺炎或相关脑病。
甲流高发让抗病毒药物销量迎来大幅增长,诸如“居家囤药指南”等内容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而根据1药网、美团买药、叮当快药的销售数据来看,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商品名:速福达、达菲)两款产品的销量增幅最大。
鲜为人知的是,这两款跨越20年的流感特效药背后,站着同一个巨人:全球制药巨头——罗氏制药。
研发接续创新罗氏两款明星产品接力
全球流感治疗史上,奥司他韦(达菲)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款经典药物是由罗氏制药研发的,2002年的时候进入中国。很多人都记得它的名字叫“达菲”。多年下来,“达菲”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许多家庭的常备药。
奥司他韦的作用机制,其实是将流感病毒“囚禁”在人体细胞内部,不让这些病毒直接复制和转录,等于说“困住”病毒,等待人体的免疫系统把病毒清除掉。
奥司他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的,药品上市后临床反馈很好。当时所有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集中在如何彻底消灭病毒本身上,奥司他韦的研发思路让全球学术界耳目一新:原来“抗病毒”最好的方式就是“困病毒”。这一思路启发了之后不少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不过,奥司他韦毕竟上市20多年了,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活性代谢物的半衰期约为6至10小时。这意味着,患者早上服用一剂奥司他韦,药物浓度会在10小时之后下降,药效减弱,所以晚上还得再吃一粒,连续服用5天医药界很快就把关注点集中到“如何延长药效时间”这个关键话题上。罗氏以战略眼光锁定新一代抗病毒方向,推出了玛巴洛沙韦(速福达)。
流感病毒本身不能合成/不具有5'-帽状结构引物。其聚合酶中的PA亚基中的帽依赖性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宿主细胞的前体mRNA,并将宿主前体mRNA中的帽状结构剪切掉并“抢来”,拼接到病毒mRNA上,如此一来,病毒mRNA就具有了完整的功能。
从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来看,“抢帽”是病毒转录/翻译起始所必须的,只要阻断“抢帽”过程,病毒就无法顺利复制。玛巴洛沙韦正是直击流感病毒复制“命门”:通过抑制流感病毒“抢帽”机制,一次性阻断mRNA功能化。
因此,2018年“速福达”一经在中国上市,单次服药方案很快引发市场轰动,被冠以“流感神药”的称号。
最新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流感神药”的临床优势。根据一项日本健康保险数据库分析显示,5-11岁流感患儿使用玛巴洛沙韦较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降低53%的重症住院风险。【1】另一项中国多中心研究证实其可将中位症状缓解时间缩短20小时(28h vs. 48h),发热持续时间减少近1天,【2】且儿童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奥司他韦的1/5(2.38% vs. 12.13%)。【3】针对乙型流感的一项超万人研究更显示,玛巴洛沙韦组住院率低至0.15%,显著优于奥司他韦组0.37%,使用玛巴洛沙韦治疗可有效降低流感引发严重肺炎等住院重症率和其他抗流感治疗的发生率。【4】
截至2025年,全球已经有超过2500万患者使用玛巴洛沙韦用于治疗流感,其中六成来自日本。
从达菲到速福达可以看出:一款成熟的药物要想取得市场认可,不仅需要薪火相传的科研精神、长时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也需要灵感和巧思,更需要从患者角度出发的人文考虑,这些缺一不可。
考虑患者需求原研药仍是治疗基石
玛巴洛沙韦能在中国的热销,最初的关键卖点肯定是“仅一次服药,一天就好”
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在人口结构上的最大差别就是儿童数量多,孩子又特别容易感染流感。得了病不仅孩子遭罪,大人跟着也焦心,就算吃上了特效药,如果居家治疗期间孩子和孩子之间、孩子和大人之间相互感染,可能就会越弄越糟。
“仅一次服药”、一天就见好,这些特点让玛巴洛沙韦成为众多家长给孩子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首选。罗氏敏锐地注意到这点,迅速开发了推出干混悬剂型。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约有1亿人感染流感,其中30%是儿童,比例上孩子染病率远高于成人。根据相关研究,在临床中有43%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用药困难,片剂及口味不佳占多数。有35%的家长会通过牛奶、果汁、或糖水送药,还有48%的家长会在儿童病情好转后自行停药。
想要控制好流感病毒,就必须从娃娃抓起。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案,奥司他韦需每日多次服用,而玛巴洛沙韦仅需单次口服即可见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
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上市申请,干混悬剂在片剂基础上,给了低龄儿童可以根据体重精准用药的新选择。相比于片剂,干混悬剂在胃肠道的吸收更迅速、更完全。
中国专门针对儿童的专用剂型只占所有药品的1.7%,罗氏专门考虑到了这一庞大患者群体的需求,而且干混悬剂的玛巴洛沙韦还是草莓口味的,孩子用药会容易得多。
今年1月,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进入医保,家长给孩子买药就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了。
巨人的使命仍在镇守病毒的前沿阵地
人类与病毒的博弈一直没有停歇。过去二十年间,光是流感病毒就已历经十二次变异。从本世纪初的SARS病毒、08年席卷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到几年之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每一次疫情都是对医药行业的严峻考验。
罗氏制药等一批制药企业不求回报地投入新药研发之中,这才有了今天人类能够组建起对抗病毒的最基本防线。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医药企业第一位所想的都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追逐利益。
对罗氏制药来说,“先患者之需”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把所有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罗氏的企业使命。
去年11月,罗氏在上海实现了玛巴洛沙韦的本土化生产,让中国患者可以更快使用到“流感神药”。同时,罗氏的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开发了片剂、干混悬剂等多个剂型,便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满足各年龄段的用药需求,又兼顾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在抗流感病毒的漫漫征途中,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经过二十多年全球验证,始终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家长、患儿的认可。
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难度越来越大,抗病毒药物又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品种,想想曾经“一药难求”的新冠口服药就知道。即便如此,罗氏依然保持着高昂的研发热情,这才有了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的迭代升级。
未来,抗流感病毒药物还会进步,诚然这场与病毒的赛跑之中,罗氏可能不会永远是领先者,会有更多的企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不过,相信二十年前率先吹响抗疫号角的医药巨人,仍然会战斗在对抗病毒的前线,守护人类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