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特區政府昨日舉辦兩場2025年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第二場新界東北選區論壇昨日下午舉行,5位候選人包括民建聯陳克勤、新民黨李梓敬、無提供政治聯繫的黃頴灝、工聯會古偉冰及經民聯鄧肇峰,分別闡述政綱,並就如何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吸引人才與投資、發展當區生態旅遊及新興產業等議題提出具體主張。在良好秩序下,展開連場君子之爭,令議題愈辯愈明,亦展現各候選人的個人魅力,政治遠見,足令選民作出明智選擇。有在場的選民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每位候選人的政綱都切實回應民生關切,希望第八屆立法會議員將市民的聲音帶入議會,創造美好香港。
昨日舉行的新界東北選區論壇中,當中的提問環節聚焦於香港航運、人才投資兩大議題。5位候選人分別就「如何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及「經濟轉型期如何吸引人才及投資」兩大問題闡述立場、發表見解並提出建議,不論是綠色新能源、AI管理系統、電子貨運平台等,還是香港人才概況、當前全球局勢下香港的機遇與挑戰,候選人都倒背如流,讓選民優中選優。
新界東北地方選區論壇提問環節
Q1:香港向來是國際一流的航運中心,航運業亦是重要經濟支柱產業,面對世界各地及內地港口的激烈競爭,香港應該如何鞏固和提升自身優勢,進一步發展海運及現代物流業?
1號候選人陳克勤:綠色新能源是當前航運業的核心發展方向,香港煤氣公司已開始研究及生產綠色甲醇,建議構建「香港研發、內地生產、香港加注」模式,並聯合大灣區打造新能源產業鏈,實現研發、生產、加注等一條龍服務,推動香港航運業繼續成為世界第一。
2號候選人李梓敬:香港應推動自動化碼頭、AI管理系統、電子貨運平台等應用,打造智慧港口;同時善用綠色技術,如岸電、新能源設施等,以及推出稅務優惠及放寬監管,吸引國際航運企業落戶,透過開設相關課程培育人才。此外,應與內地港口加強合作,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3號候選人黃頴灝:香港航運硬件實力不弱,船舶買賣、保險、法律仲裁等服務具備競爭力,且綠色港口發展潛力龐大。建議重點培訓年輕人成為海事工程師、航運法務科技人才及港口科技人才,進一步提升軟件服務水平。香港擔當「超級聯繫人」角色,一方面引領國際企業落戶,另一方面推動國際物流與內地對接。
4號候選人古偉冰:優化海運、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吸引青年從業;為現有從業員提供再培訓,彌補人才缺口;發展智慧港口,推動自動化貨櫃、5G物聯網等科技應用,優化貨物通關程序;加強與內地機場聯動,尤其是深化與珠海機場的合作,方便內地旅客飛往國際。
5號候選人鄧肇峰:香港航運業若單純比拚貨運量難以超越周邊地區,因此需轉換思路推動行業升級。建議通過發行債券吸引投資,解決行業升級的融資問題;同時,加快硬件升級,突破港口吞吐量的空間限制;完善行業人才培訓階梯,使其獲得規模化、系統化培養。
新界東北地方選區論壇提問環節
Q2: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階段,應如何吸引人才及投資,為中小企創造機會,並協助年輕人投入經濟轉型?
1號候選人陳克勤:香港除金融、醫療、法律等傳統優勢行業外,海洋經濟、低空經濟、新能源經濟、銀髮經濟等領域,為中小企業與青年創造就業機會。他認為需關注青年就業、學業、創業、置業等需求,呼籲政府提供更多創業支援與基金,讓青年在新興行業發揮潛力。
2號候選人李梓敬:建議政府加強與高校、企業的合作,開設AI應用、電商運營等針對性培訓班,提供培訓補貼。同時,應加強創業支援,為青年提供種子基金、創業貸款及場地支援等,擴大「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範圍和配套,鼓勵青年到深圳、廣州等地就業。
3號候選人黃頴灝:政府首先應通過招標指引、內部採購等方式,支持本地中小企業及產學研創科公司發展綠色科技。其次,香港高校應加強與內地大型產業的協作,推動產學研結合,培育相關人才,讓青年搭上國家經濟發展快車,發揮香港在產業鏈中的作用。
4號候選人古偉冰:現時青少年對傳統工種興趣下滑,建議推動家校合作強化學生生涯規劃;實施職學雙軌並行,開設新興產業專職教育,提升青年專業技能;通過政商合作搭建青年產業孵化基地;為相關行業提供稅務優惠,鼓勵創業。
5號候選人鄧肇峰:香港應加強與大灣區的科技對接,政府以更積極的態度引進大灣區科創企業,助力本港中小企業轉型。在青年培育方面,需加大「智慧資本」投入,不僅提供資金支持,更要在法律、知識產權等領域協助青年提升實力,幫助他們衝出國際。
深挖區內資源優勢 建言生態遊發展
在辯論環節中,新界東北5位候選人就區內經濟發展展開辯論,辯題為生態旅遊或創新產業中,何者更能提升區內經濟及民生發展?候選人接連圍繞區內資源優勢及發展方向,闡述政綱理念,並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亦不時互相提問,氣氛熱烈。各候選人都以香港實際發展情況出發,提出的多項建議均有理有據。
1號候選人陳克勤指出,大埔、沙田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岸線與郊野公園,並蘊含太平清醮、文氏宗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發展生態及文化旅遊的條件。他認為,區內如盆菜、炆豬肉等地道飲食文化,對本地及海外旅客均具吸引力,可成為推動旅遊產業的亮點。
2號候選人李梓敬表示,政府應與地區及業界合作,打造串連馬屎洲、三門仔等地的綠色體驗路線。他建議改善偏遠地區交通與公廁設施,解決基礎配套不足的瓶頸。同時,他建議培訓年輕人與漁民擔任生態導遊,促進經濟與環保教育雙贏。
3號候選人黃頴灝提到,發展生態旅遊須考慮環境承載力。他於政綱中提出制定生態旅遊藍圖,引入合資格的管理公司推動環保教育;並建議增設水上的士,便利市民前往露營地點,同時放寬鄉郊地區民宿及小吃銷售的限制,促進城鄉共融與區內經濟。
4號候選人古偉冰指出,新界東北擁有豐富地質與海島資源,包括馬屎洲地質公園及維港東段的自然景觀。他建議政府加強宣傳,完善島嶼供水供電設施,逐步發展民宿與營地,並增設水上交通與補給站,提升整體旅遊吸引力。
5號候選人鄧肇峰主張聚焦創新科技發展,建議加大科學園擴建投資,吸引產業聚集。他期望發揮香港在科技、法律與金融的「軟實力」,打造大灣區科技樞紐,創造就業與培訓機會。他認為發展生態旅遊須注意避免影響居民生活,以及要提升旅遊價值,不能僅以訪客人數為目標。
在質詢與跟進發言環節,陳克勤指出黃頴灝雖主張推動生態旅遊,但其政綱單張主要集中於綠色旅遊,黃頴灝回應指,推動生態旅遊應制定發展藍圖,引入專業導賞員,建立生態經濟圈。他以澳洲大堡礁為例,指透過專業管理,可兼顧旅遊發展與環保教育。
推動旅遊與保障生態需平衡
古偉冰則向陳克勤發問,關注如何在推動旅遊的同時保障生態環境,陳克勤回應指,只要有適當規管、監察及持牌導遊制度,便可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0 已點過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