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湖北大悟:多元产业铺就老区振兴路
2025-07-0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盛夏时节,走进湖北大悟县三里城镇,万亩茶园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在这里,茶园“四季生金”,春茶采摘过后,又将夏秋茶制成黄茶,每亩增收2000元,破解“一季鲜”困局。“依托茶产业,乡亲们年均增收超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三里城镇柏园村党支部书记戴斌说。

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在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后,大悟县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土特产”龙头企业培育行动,重点壮大以茶产业为代表的四大主导农业产业链,促进乡村多元产业发展,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催生产业裂变。大悟年产茶叶1.45万吨,是全国重点产茶县,通过与江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红绿黄白抹”全茶品种,30万亩茶园已形成“红绿黄白抹,春夏秋冬全采摘”的全品种开发、全周期采摘、全原叶利用格局。其中抹茶在全国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并开发出50余种衍生品,包括抹茶糕点、山茶花精油等。“过去采春茶像打仗,现在一年四季有活干。”正在位于大悟县的半兵卫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分拣茶叶的村民周文秀算起收入账:土地流转租金、茶园务工工资加上合作社分红,年收入超过3.5万元,这在三年前还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据介绍,抹茶产业已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100余个,采茶旺季日薪达200元,熟练工月收入突破5000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游客在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体验采摘茶叶

农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山上茶园穿上新装,山下水库碧波荡漾,山水之间栈道相连,19顶帐篷民宿依山傍水而建……当记者来到大悟县刘集镇店岗村时,眼前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茶叶是刘集镇的主要农业产业,但仅靠产茶,村民们收入增长受限。去年,在大悟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刘集镇引入湖北伴山左程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伴山·金鼓项目,依托“山水、茶、田园”资源打造茶旅、度假、康养胜地。“我们打造‘茶旅融合’综合体,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刘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忠斌介绍,该景区自试运营以来,已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当前,大悟各乡镇都在积极探索“茶园变公园”模式,将传统茶园升级为生态旅游打卡地,推动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素有昔日“抗战小延安”之称的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如今茶香四溢,游客如织。“今年1至5月,我们村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白果树湾村党支部书记严小裕的话语中满是喜悦。作为国家4A级景区,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联动升级。

数据显示,通过构建“四大茶产业带”,延伸产业链、创新业态模式,大悟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6.5亿元。

数字经济助力农户拓宽增收路径。“家人们,这是我们村的稻鸭香米,颗颗饱满、软糯香甜!”戴娟在直播间娴熟地推介着家乡特产。这位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带领村民发展“稻鸭共作”模式,年销售香米100万斤,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大悟县推动“数商兴农”,培育出20余名“直播助农党员干部”。吕王镇花桥村“小眼书记”聂建军通过直播助农,累计销售额达30余万元;三里城镇红山村支书吴丽以“红山丽姐”为名开通直播间,两小时卖出50单土鸡蛋。全县建设“寄递物流+直播电商”网点186个,农产品上行件同比增长77.07%,1.2亿元的助农销售额让“藏在深山”的土特产成为“云端爆款”。

从发展壮大茶产业链带动富民增收,再到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大悟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交出了一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亮眼答卷。去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8%,实现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蜕变。

作者:易荣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