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河南:科技赋能 精准抗旱
2025-04-25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当前,河南省小麦已进入孕穗期,正是需水需肥高峰期,也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的关键期。眼下,全省各地正抓紧时机,浇好“孕穗水”,为夏粮生产夯实基础。

日前,在河南省淮滨县台头乡高标准农田内,指针式喷灌机划出一道道银色水龙,浇灌着青绿的麦苗。面对近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的情况,淮滨县通过智能灌溉系统与农技服务双轮驱动,全力保障全县小麦稳产。

“我们创新推行‘三看抗旱法’,让每滴水都用在刀刃上。”淮滨县高级农艺师王振旭在麦田现场演示,通过“看天气择机浇、看墒情定量浇、看苗情分类浇”的方法,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将每亩用水量精准控制在30—40立方米。据统计,通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淮滨县灌溉效率提升30%,节水200万立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在获嘉县,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提醒农户及时灌溉麦田。

“获嘉县共建立了7个墒情监测站,还有10个人工墒情自动检测点,能够实时上传监测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等关键参数,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土壤墒情,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随时查看。”获嘉县农技专家王庆安介绍。

在农户李水亮的麦田里,一排排滴水灌溉带紧贴在小麦根部,匀速缓慢地滴落水珠,精准把水肥送达麦苗。这是获嘉县大力推广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节省30%的水资源,而且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而在豫北浚县王庄镇盛鑫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的1300多亩麦田内,一台台自走式喷灌机正沿着规划路线缓慢行进,喷头喷出的水雾均匀洒向麦苗,实现精准灌溉。

“过去浇1000亩地得忙活半个月,现在4天就能搞定。”合作社负责人魏方月介绍,自走式灌溉形式不仅效率高,能够有效补充土壤水分,还可以添加有机肥液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亩产。

近年来,浚县针对连片农田引入大型智能喷灌设备——900米长臂的自走式喷灌机,效率较传统漫灌提升5倍以上。这些搭载智能传感系统的设备,可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辐射范围广、灌溉均匀度高。

“谷雨无雨,水桶挑起。”在农业科技的助力下,农田装上了“神经系统”、作物会“说话”、装备懂“应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抗旱”,河南省灌溉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更为筑牢夏粮生产打下坚实的根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范亚旭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