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挂网药品价格治理处置结果公布,一批药被禁用。
大批药品被禁用多省推进药品颜色标识管理
刚刚,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其中第二条提到“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规范药品价格形成,推动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价格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进入4月,多个省份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全国药品挂网价格一览表复核应用的通知》,在价格治理期间对药品价格实行黄红标管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75%分位价的1.8倍、3倍划分黄红标;二是以最低价或中选价的1.8倍、3倍划分黄红标。
4月2日,甘肃省公布了一批挂网集采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结果。
本次价格风险处置范围为挂网价格高于甘肃省同通用名药品中选价平均值1.8倍及以上的集采药品,共处置1394个药品。其中,55个药品符合取消标识要求,332个药品纳入黄标管理,1007个药品纳入红标管理,覆盖阿哌沙班片、阿莫西林胶囊、吡拉西坦注射液等药品。公布结果4月3日起导入平台执行。
纳入黄标管理的为同通用名药品在甘肃省挂网价格(含中选价格)高于省中选价平均值1.8倍但不高于3倍的药品;纳入红标管理的为同通用名药品在甘肃省挂网价格(含中选价格)高于省中选价平均值3倍的药品。
赛柏蓝梳理发现,3月初甘肃省已经公布过一批集采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结果,涉及药品超千个。通过对集采药品价格治理,减少同通用名药品不同企业间的价格差距。后期,甘肃省接受企业常态化降价,价格符合处置规则的取消红、黄标管理。高价药品价格再难维持,相关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策略。
3月31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部分价格虚高挂网药品处置结果的通知(四)》,依据国家医保局“三同已有问题线索”(75%分数位价数据)、剔除前三批已确认整改价、整改到位的药品,还有827种药品进行相应处置。
安徽省以同品规药品75%分数位价为参照,对挂网价高于75%分数位价1.8倍(含)至3倍的药品进行黄标价格管理;3倍(含)至5倍进行红标价格管理;高于5倍及以上的药品予以禁用。
其中485个药品被“黄标”价格管理,涉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六味地黄胶囊等;189个药品被“红标”管理,涉及维生素B6注射液、小儿氨酚黄那敏片等;153个药品被“禁用”,涉及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清开灵颗粒等。
截至目前,江苏、上海、四川、山西、江西、吉林、海南、山东、贵州、新疆、宁夏、西藏等地均在对药品进行颜色标识。江苏省最新的药品预警情况已经公布到第十批,16个被预警的药品中,被标识为黄色、红一星、红二星的药品分别有10个、4个、2个。
在赛柏蓝公众号对话框回复「42」即可下载各省药品价格治理excel表格~
有药品价格降幅超80%药价整治风暴持续
自2023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一直开展药品挂网价格治理,采取了三同、四同、注射剂挂网专项整治、药品价格监测、红黄预警等措施,主要目的是统一同一药品同一厂家的全国价格;缩小同一通用名药品不同厂家之间的价格差;以及价格联动、红黄预警后,对特定药品进行规范。
目前来看,已经有不少省份的药品降价效果明显。
4月2日起,辽宁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执行骨愈灵胶囊等23个药品主动降价的价格。
4月1日起,湖北省对2624个已经挂网的药品进行价格调整,涉及997家企业1225个通用名。不少药品降价幅度明显,如艾伏尼布片(0.25g)从69800元调整为34900元,降幅为50%;奥美沙坦酯片(20mg)从68.42元调整为19.53元,降幅约为71.5%。
更早之前,江苏省调整部分药品挂网价格,涉及353个产品信息,跌打活血散(每袋装3g)由270元调整为149.7元,降幅约为44.6%;左乙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100ml:左乙拉西坦1.5g与氯化钠0.54g)由760.55元调整为147.35元,降幅约为80.6%。
国家医保局通过开展“四同药品”(即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同厂家药品)价格治理,引导企业主动纠正、下调挂网高价,2024年总计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国家医保局表示,2025年要深化医药价格改革治理,不断规范医药价格秩序。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推动形成全国药品挂网价格规则共识,全面建立定点药店医保药品量价比较指数。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编制覆盖各学科领域的立项指南。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和新技术的发展,药品价格治理措施进一步精细化、系统化。一是集采常态化,药价下降,履约监管被强化;二是医保目录动态化调整,以价换量明显;三是全链条价格透明监管,药品进入追溯码时代。
价格治理的接力棒从2024年传到2025年,未来在政策与技术手段协同下,或许不少药品价格仍存在合理的下行空间。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