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據國家郵政局,經測算,2025年4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43.2,同比提升6.5%。其中發展規模指數、服務質量指數、發展能力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分別為571.9、658.3、224.1和69.3,同比分別提升15.7%、1.5%、1.4%和2.4%。 4月,快遞市場蓬勃發展,服務網絡能效提升,產業協同能力增強,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圖1 2023年4月-2025年4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
4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571.9,同比提升15.7%。從分項指標看,4月快遞業務量預計同比增長20%,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同比增長8.5%。 4月,快遞企業深耕明前茶、蔬果、鮮花、醫藥、珠寶、汽車配件等領域,積極服務現代農業與先進製造業,暢通逆向寄遞服務渠道,有力支撐消費品“以舊換新”,切實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寄遞需求,推動業務規模穩步擴增,較2024年提前18天突破500億件。 4月,日均業務量預計在5.5億件左右,其中清明節期間(4月4日—6日),全國共攬收快遞包裹13.99億件,同比增長17%。
4月,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658.3,同比提升1.5%。從分指標來看,快遞服務公眾滿意度預計為84.8分,同比提升1分。 4月,快遞企業不斷深化服務內涵,探索跨界合作新模式,推動服務質效穩步提升。一是優化提升末端體驗。快遞企業聚焦社區居民服務需求,創新“物流+物業”合作模式。一方面,打通社區出入系統與快遞送單系統,解決最後“一百米”配送難題,提升上門服務時效;另一方面,以快遞代收代寄服務為基礎,協同物業拓展社區團購、家電清洗維修、以舊換新等服務領域,進一步延伸社區服務鏈條,提升惠民服務水平,推動社區服務多元化、便捷化發展。二是積極引領低碳發展。快遞企業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運輸。在長三角投入一批智能新能源重卡,推動干線運輸低碳化、智能化升級。探索構建“公交幹線+快遞支線”混合配送體系,促進“公交+物流”服務集約化、綜合化、共享化發展。
4月,快遞發展能力指數為224.1,同比提升1.4%。一是不斷提高末端智能化水平。快遞企業推廣末端無人化設備,在長沙、岳陽、溫州、雄安、敦煌等地投放無人車,升級上海、石家莊、德州等地網點設備,以分揀自動化賦能末端提質降本。二是持續增強航空保障能力。快遞企業自有航空公司新增全貨機1架,復航“昆明—孟買”“昆明—金奈”“鹽城=大阪”等多條國際全貨機航線,航空貨運能力不斷加強。快遞企業聯合甘肅國際物流集團開通“蘭州—塔什幹”全貨機航線,彌補甘肅至中亞地區全貨機航線的空白,進一步完善跨境物流網絡。三是穩步拓展國際寄遞市場。快遞企業在西班牙馬德里、韓國仁川、利川等地投產海外倉,基礎設施佈局加快推進,對亞太及歐洲地區的輻射能力日益增強。
4月,發展趨勢指數為69.3,同比提升2.4%。 5月,五一、端午等節假日相繼到來,穩經濟促消費若干舉措加快實施,外部環境持續向好,行業發展動力與增長潛力將穩步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