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1月1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發布《關於推動技能強企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四方面九項重點任務,支持企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在激發企業積極性方面,支持企業牽頭打造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
在支持企業培養評價方面,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的項目化顯性化培訓模式,支持企業數字人才培育。支持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在提高企業技能人才待遇方面,指導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推動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等評选和榮譽向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傾斜。產教評技能生態鍊是條什麼鏈?
《意見》中首次提出,打造產教評技能生態鏈。什麼是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這對於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起到什麼作用?
按照《意見》,產教評技能生態鍊是以企業為主體,學校、相關機構等共同參與,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職業與技能研究室副主任陳玉杰介紹,以產業鏈的鍊主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為主體,讓他們來出標準、出師傅、出崗位;職業院校高等院校,包括技工院校以及一些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他們來出教師、出學生、出教學資源;政府相關部門來出一些政策、出一些服務、出一些管理。通過三方的共同合力,打通了技能人才從培養到評價到使用到激勵的一個閉環。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將加快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的對接,激發技能強企內生動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通過打造企業技能生態鏈,促進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使學校培養的技能人才,能夠符合企業的發展的需要。學校培養的學生能夠順利實現就業,同時,學生在企業也能夠發揮作用,盡快地成長成才。聯合培養 產業和人才雙向奔赴
據了解,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嘗試打造產教評技能生態鏈,推動聯合培養的方式,讓產業和人才更好銜接。具體效果如何?
在廣東東莞一家企業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內,高級工程師何劍煒正在給幾名新學徒上課。他介紹,近年來,隨著視覺傳感器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廣泛應用,產業技能人才很難招。
當地人社部門了解到企業的難題後,採用了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崗位+培養”教學模式,推動相關專業的學校與企業達成合作。
與以往訂單式教學不同的是,學生學徒制培訓班是由企業先提供崗位,學校、企業一起對學生進行培養,針對性很強。通過這種培養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引才成本,也緩解了結構性就業矛盾,實現產業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不僅在廣東,目前,北京等地也在建設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加速技能人才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