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春花爛漫,萬象“耕”新,眼下,各地搶抓農時,田野間處處是繁忙景象,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感受春日中國,大地湧動的生機與希望。
江西南昌:春分時節 棚菜“春耕”忙
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區,廣大農戶搶抓氣溫回升、日照充足的有利時機,開展大棚蔬菜種植和田間管理工作,為新一年農戶增產增收打好堅實基礎。
在江西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漁民轉產就業基地,1000多畝的溫室大棚整齊的排列在道路兩旁。大棚內,農戶搶抓農時、分工合作,有的在整枝打葉、有的在搭架理蔓,有的翻耕清雜。
新建區聯圩鎮地處鄱陽湖畔,自從鄱陽湖實行禁捕以來,當地立足資源優勢,鼓勵漁民成立農業合作社,以“入股分紅+就業收入”的方式建設漁民轉產就業基地,把蔬菜產業打造成漁民們退捕後持續增收的致富產業。
新建區是南昌市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目前全區現有蔬菜年播種總面積6.97萬畝,百畝面積以上的蔬菜基地有28家,日產各類蔬菜275噸。
福建安溪:5000多畝茭白種植忙 特色產業促增收
這段時間,福建大部分地區天氣持續晴好,在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這裡的5000多畝茭白也迎來了春種的黃金時節,茭農們搶抓農時加緊種植。
每年的三月中下旬,都是泉州安溪種植茭白的最佳時節。在安溪縣龍門鎮桂林村的茭白種植基地記者看到,茭農們分工合作,有的忙著將茭白苗插入水田中,有的忙著施肥,現場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為了保證茭白的品質和產量,每到種植高峰期,當地農技人員也會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
據介紹,桂林村種植茭白歷史悠久,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科學的種植技術,讓這裡出產的茭白口感脆嫩、味道鮮美,深受市場歡迎。
小小茭白不僅豐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為了當地鄉村振興的“致富菜”。據了解,目前龍門鎮一共種植了5000多畝茭白,年產量超2萬噸,產值約1.2億元。這些年來,當地大力發展茭白種植產業的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茭白的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福建古田:“高壓彌霧”降本增效 新質生產力強果興農
目前,正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在福建寧德的古田縣,這兩天,當地農戶們通過新引進的高壓彌霧系統,給芙蓉李防治病蟲害,大大提高其品質和生產效率。
這段時間,古田縣的芙蓉李陸續開始長出果實,正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在韋端村的芙蓉李種植園記者看到,種植戶正通過高壓彌霧系統,來給芙蓉李防治病蟲害。
過去防治病蟲害都是採用人工噴灑的方式,不僅費時費力,還難以保證每棵果樹均勻有效防治。而今年,當地引入了高壓彌霧系統,只要簡單地操作機器就能實現自動化防治病蟲害,防治效果顯著提升。
據了解,高壓彌霧系統能通過高壓泵和特殊噴頭,將液體霧化成微小顆粒,進而形成瀰漫的霧狀。一旦遇上高溫天氣,這套系統能通過噴水有效降低大棚內溫度,增加空氣濕度,為果樹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近年來,當地積極引進並應用各類智能化設備和技術,推動水果種植朝著精細化、智能化方向邁進。目前,古田全縣共種植芙蓉李3萬多畝,年產量超3萬噸。科技賦能為芙蓉李種植節本增效,助力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