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ị trí hiện tại:Tin tức > news > chữ
Bàn trả lời của Trung Quốc | "Ngôi sao đôi" tỏa sáng! Chengdu-Chong Khánh Thành Đô
2025-04-26 nguồn:

新华网重庆1月20日电 题:“双星”闪耀!成渝成势

新华社记者陈国军、赵宇飞、李晓婷

在中国区域发展版图上,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东西南北四向牵引的“钻石菱形”格局,引领西部、服务全国的显示度和贡献度正持续提升。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调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重庆市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两地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5年来,从开局起步到全面提速,再到整体成势,成渝“双星”闪耀,交出一张高分答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由不足6.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预计8.6万亿元,在全国的经济份额占比由6.3%提升至6.5%,占西部地区比重已超30%,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发展能级之变:基础设施“连线成网”,产业协同“追高逐新”

“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

2024年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电力“蜀道”从四川甘孜州起笔,途经川渝8个地市(州、区),每年最大可投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需矛盾。

在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内,国网重庆超高压公司的运维人员对变电站设备进行人工巡视(2024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岁末年初,行走在巴蜀大地,随处可见各个项目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

2020年31个、2021年67个、2022年160个、2023年248个、2024年300个……5年来,重大项目“密集落子”,画出一条上扬曲线。

如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川渝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发力方向。

“蜀道难”变“蜀道畅”。陆上,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成渝中线、渝西等高铁建设提速,川渝间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达21条;水上,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重庆新生港开港,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通航;空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重庆新机场选址获批,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推进……

能源水利保障提档升级。川渝1000千瓦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用,“疆电入渝”工程开工,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骨干水利工程加快建设……

新基建释放“新动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量子通信网络“成渝干线”等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已纳入国家超算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产业至关重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一辆辆兼具“科技范”与“高颜值”的新能源汽车依次排列,参观者们纷纷选择“心仪”的车型试驾体验。

目前,长安汽车约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合作订单超过200亿元。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川渝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237.8万辆,年均增长70.47%,阿维塔、赛力斯问界、极氪等中高端品牌竞相涌现,赛力斯问界M9车型稳居全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

2025年1月9日,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总装车间的新能源汽车即将下线。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5年来,川渝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川渝造”已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名片。

电子信息领域,川渝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补链强链,成渝地区一跃成为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出自川渝。

汽车制造领域,川渝共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汇聚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超2000家,全国每七台汽车有一台产自川渝、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产业新赛道、新领域持续拓展。川渝协同打造数字经济要素集群,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陆续落户;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等新产品、新业态,联合发布25个富有巴蜀特色的消费新场景,成渝长期稳居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外国旅客热门目的地榜单前十名。

“川渝携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推动成渝地区发展能级的提升,进而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说。

科技创新之变:汇聚科创要素资源,携手攻关技术难点

最近,成渝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科创生态岛2号馆、3号馆全面建成。截至目前,生态岛已链接35个重大创新平台和27家国家级科研机构,集群注册企业近1000家,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

200多公里外的西部(重庆)科学城,以“重大疾病下一代诊断技术”为主攻方向的金凤实验室集中发布6项重点科技成果,涵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碱基精度3D全景空间多组学技术、单细胞多组学智算平台等,已聚集全球相关领域19个优秀团队、科研人才400余名。

西部科学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金凤实验室、成都科创生态岛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

这是2024年10月16日拍摄的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年来,川渝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川渝创新“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一城”即西部科学城,“多园”则为两地的国家高新区等创新资源集聚载体。2021年5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式挂牌;同年6月,西部(成都)科学城也正式挂牌;同年12月,双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成渝科创走廊,辐射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

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拥有集聚科创资源的能力。一个个重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密集落地,一批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正加速向成渝地区集聚。

5年来,川渝新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2个,实施国家各类研发项目4066项,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中新(重庆)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等创新数据和算力相互开放。首个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正电子药物制备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等一批科研平台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平台项目的密集落地,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策源地功能持续显现,吸引着“孔雀西南飞”。截至目前,川渝已汇聚高层次人才超过1500名,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7万家。

2024年11月27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养殖室,研究人员观察记录新品种罗非鱼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刘双翼曾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选择到西部(重庆)科学城创业,成功研发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超级电容器。“公司刚成立,就得到产业引导基金融资支持,引进一批博士不仅有奖励补贴,还配套项目经费。”刘双翼说。

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拥有攻关重大技术难点的能力。川渝围绕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联合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

在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纳米时栅技术研发的高精密位移测量产品,已经应用到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上,企业产品生产线单线年产量达到5万套,正在实现“换道超车”和进口替代。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发现并记录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超级智能汽车平台、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问世……川渝不断推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

《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20年的100.00(基期)提升至173.47。

改革开放之变:制度创新敢为人先,开放新高地加速崛起

冬日清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火热繁忙,一列装载聚酯切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缓缓驶出,将途经阿塞拜疆等国家,跨越里海、黑海,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以往经海运出口阿塞拜疆等国家,时间长、成本高,去年中欧班列(成渝)开通土耳其直达专列,物流时间由50天缩短到25天左右,成本节约15%。”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林政说。

中欧班列(成渝)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作为全国首条实现跨省域合作的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成渝)统筹优化去回程线路和运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

5年来,川渝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携手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

改革,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行政区与经济区高度同构,阻碍着经济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2020年底,在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渝北区茨竹镇交界处,川渝省级层面批准启动建设的首个跨省域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任。

广安和渝北分别抽调干部组建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双方实现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一体化。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新区的企业之一,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跨省申报“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获得重庆50万元研发经费,还通过跨省域一体化供电系统,就低享受四川电价。

5年来,多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诞生。川渝联合实施197项改革措施,探索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全国首个跨省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川渝河长制联合办公室,全国首个跨省域自贸试验区合作示范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开放能级持续提升。

5年来,川渝深入推进开放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中泰、中越、中缅班列,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推动长江黄金水道进出口通关便利化,长江、嘉陵江干支联运全面铺开……

这是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拍摄的出口汽车装运现场(2024年10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今年我们运输出口汽车的总量实现大幅增长,川渝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撑。”美联物流集团总裁何道国说,出口东南亚、南美可选择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欧洲可选择中欧班列。时效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选择成本更低的长江黄金水道。

勇立潮头,一扇扇“开放之窗”让世界看见成渝:共同探索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机制,与新加坡开展金融合作;两地纳入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动实施范围;智博会、西博会、西洽会等系列国际展会影响力逐年攀升,签约项目屡创新高……

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客商纷至沓来。2024年10月,英特尔宣布在成都增加3亿美元注册资本扩容;在重庆举办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上,六大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金额约75.7亿元……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成渝地区已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说,唱好成渝“双城记”,将有力助推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生活品质之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双城生活”走进现实

一张电子健康卡,见证着川渝两地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我在重庆,老人和孩子在四川,以前最难的就是看病就医,到川渝地区不同医院就医都要领取就诊卡,两地医院检查结果也不能互认,费时费力又费钱。”在重庆工作的四川人李彦说,现在只需一张电子健康卡,就能实现川渝跨省域就医。

数据显示,川渝电子健康卡上线三年多以来,两地约230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扫码互认,川渝两地累计跨省使用140.3万余次,为患者节省大量时间费用。

双城经济圈,既是“经济圈”,也是“幸福圈”。5年来,川渝携手发力,让高品质的“双城生活、同城体验”成为现实。

公共服务,一网通办。2021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开始实施,陆续推出四批次355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涵盖就业、社保、公积金、生育等群众“身边事”,39项服务事项“免证办”。

前不久,在重庆务工的四川内江人唐宗霞,成功在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办理了二孩生育服务证,得益于“川渝通办”,办证用时大幅缩短。“以前办生育服务证要两地分头跑,现在办证只需要跑一次,非常方便,办理速度也很快。”唐宗霞感慨。

民生领域,合作共享。如今,成渝之间9分钟开行一列高铁,日均客流量达7万人次,沿线各车站间推行“公交化”票制,重庆中心城区和成都主城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一码通”,川渝组建跨区域的专科联盟147个,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293个,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16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布局建设10个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

“高铁像公交车一样方便,最快1个小时就能到,现在两个城市近得就像同城串门一样。”成都市民陈苏琴说,白天在成都看熊猫,晚上到重庆赏两江夜景的惬意生活实现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两地建立生态环境协作共管机制,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立跨省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工作小组,开展跨省“无废城市”共建,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

长江重庆万州段景象(2024年5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铜钵河,发源于四川达州大竹县,流经重庆梁平区、达州达川区,一度因川渝“各管一段”而污水横流、鱼虾绝迹。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对铜钵河开展巡查,合作投入6.89亿元实施57个项目,铜钵河终于重现澄澄碧水。目前,达州、梁平两地正以铜钵河为轴心,打造川渝合作美丽河湖生态旅游示范带。

5年来,川渝携手共同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超1000万亩,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25个川渝跨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0%左右……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站在新的起点,展望下一个五年。重庆、四川两地合作必将更加紧密,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不断谱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篇章。(参与报道:田金文、胡旭、黄俊辉、翟亦平、李爱斌)

Xếp hạng bài đọc
Trải nghiệm nhập vai "hương vị năm mới" của các lễ hội truyền thống Trung Quốc và phong tục dân gian đặc trưng của lễ hội mùa xuân "đã mang đến cho người hâm mộ" khách du lịch nước ngoài
Hai phòng ban: Thực hiện các khoản vay kinh doanh cho những người lính đã nghỉ hưu để hỗ trợ thêm cho khởi nghiệp và đổi mới cho những người lính đã nghỉ hưu
Trải nghiệm nhập vai "hương vị năm mới" của các lễ hội truyền thống Trung Quốc và phong tục dân gian đặc trưng của lễ hội mùa xuân "đã mang đến cho người hâm mộ" khách du lịch nước ngoài
Văn phòng Đài Loan của Hội đồng Nhà nước: Quan tâm sâu sắc về thảm họa động đất ở Đài Loan
Tin tức nổi bật
Văn phòng Đài Loan của Hội đồng Nhà nước: Quan tâm sâu sắc về thảm họa động đất ở Đài Loan
Văn phòng Đài Loan của Hội đồng Nhà nước: Quan tâm sâu sắc về thảm họa động đất ở Đài Loan
"Busy" và "Smooth" - Nhấp vào từ khóa của Du lịch Lễ hội mùa xuân trong tuần đầu tiên
"Busy" và "Smooth" - Nhấp vào từ khóa của Du lịch Lễ hội mùa xuân trong tuần đầu tiên
điểm nóng 24 giờ
1Văn phòng Đài Loan của Hội đồng Nhà nước: Quan tâm sâu sắc về thảm họa động đất ở Đài Loan
2Văn phòng Đài Loan của Hội đồng Nhà nước: Quan tâm sâu sắc về thảm họa động đất ở Đài Loan
3"Busy" và "Smooth" - Nhấp vào từ khóa của Du lịch Lễ hội mùa xuân trong tuần đầu tiên
4"Busy" và "Smooth" - Nhấp vào từ khóa của Du lịch Lễ hội mùa xuân trong tuần đầu tiên
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 www.china-news-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