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奔赴” 中國製造“AI+”提質加速

央視網2025-05-13

央視網消息:人工智能、機器人、AR眼鏡等新技術破圈而出,讓生產線上的中國製造提質升級。這背後離不開創新鍊和產業鏈的無縫對接。

蘇州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專門打造了一個集中亮相的“秀場”,通過精準的供需銜接,讓技術創新的步伐跑得更快。

當記者來到蘇州市人工智能+製造業創新應用中心,正好趕上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被人群圍得水洩不通的展廳匯集了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等環節人工智能最新應用場景。

這批幾十人的參觀團還沒走,另一批參觀團又出現在了門口。在這張訪客登記表上記者看到,不少人專程從烏魯木齊、鄂爾多斯等地遠道而來。

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製造業轉型需求正從之前的數字化轉型,邁向更高階的“AI+”轉型,撲面而來的新需求也讓這裡迎來了一次大升級。

升級改造後,這裡不僅是人工智能+製造業新技術的展示舞台,更成了為供需雙方牽線搭橋的平台。他們梳理出了這份蘇州市人工智能服務商名錄,僅“AI+製造”領域就有81家技術服務商。

供需雙方找到了彼此,那麼供給方又將如何響應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呢?根據服務商名錄,記者找到了其中一家專門為智能工廠打造“智慧大腦”的技術服務商。目前,他們已服務橫跨34個行業的近1000多個製造業的客戶。

調研中記者發現,像這樣活力迸發的企業正在成為當地的創新主體。目前,蘇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已超過80%。而依托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成立的235家市級創新聯合體,也在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加速著產業鏈、政策生態與技術創新的同頻共振。

孵化器開到大學門口 播下新質生產力種子

蘇州提出要科技招商、產業招商同步抓,還定下了每年招引1萬個科創項目的目標,用耐心和定力為新質生產力的未來播下種子。

當記者來到蘇州市科技招商中心,一場跨越1000多公里的視頻會議正在舉行,另一頭有兩位是來自清華大學的創業團隊。

在這張蘇州創新中心分佈圖上記者看到,蘇州科技招商的觸角不僅延伸到了清華大學家門口,還在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等國內城市,以及日韓歐美等海外地區廣泛分佈,總數達到了50多個。

主動出擊還不夠,科技招商還得足夠精準。在另一間辦公室裡,記者看到一份不斷更新完善的招商圖譜,上面涵蓋了蘇州各個重點產業鏈,從光通信、人工智能、車聯網到電子信息,一張圖就是一條鏈。

據統計,蘇州95%的科創板上市企業、72%的瞪羚、獨角獸企業都來自科技招商項目。目前,蘇州推出了“科創指數貸”等金融產品,聚焦研發關鍵環節、產品首購首用等領域,不斷創新保險險種,多管齊下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研發難題。

“小”票根撬動“大”市場 “電影+”打造文商旅體融合消費新場景

2025-05-13

“人機共跑”見證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加速度”

2025-05-13

“人機共跑”見證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加速度”

2025-05-13

透視中國電商應用“一夜爆紅” 美加徵關稅擋不住“中國製造”吸引力

2025-05-13

透視中國電商應用“一夜爆紅” 美加徵關稅擋不住“中國製造”吸引力

2025-05-13

透視中國電商應用“一夜爆紅” 美加徵關稅擋不住“中國製造”吸引力

2025-05-13

經驗治沙→科學治沙 種植杯、種子繩“小”物件發揮治沙植綠“大”作用

2025-05-13

經驗治沙→科學治沙 種植杯、種子繩“小”物件發揮治沙植綠“大”作用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