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不論是春晚舞台上的“流量擔當”——會跳舞的機器人,還是哈爾濱亞冬會上再續冰雪奇緣的人形機器人,我們不難發現,曾被視作未來暢想的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站到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
作為繼大模型技術之後的科技界新熱點,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口,全球市場加速佈局機器人產業,一場史無前例的科技浪潮已經撲面而來。
大型系列報導《Hi 機器人》聚焦具身智能領域的重大突破進展,在科技演進與人類文明的對話中,展望人類與機器人共生的未來世界。
越來越靈活 人形機器人練就“十八般武藝”
扭秧歌、裝配件、做導遊、送快遞……越來越靈活的人形機器人正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日益精進的技能,也為它們打開了更多商業化落地的場景。
越來越專業 全球機器人“各司其職”
在全球範圍內,機器人產業也迎來跨越式發展。從工業製造到家庭服務,各領域的“專業選手”們正在紛紛登場。
越來越聰明 AI大模型重塑機器人“大腦”
機器人從軟件算法策略上分為“大腦”和“小腦”,“大腦”負責感知外界並模擬人類思維,“小腦”模仿生物進行複雜的運動,也就是運動控制。得益於成熟的製造體系和成本優勢,我國在機器人的“身體”環節優勢顯著。越來越聰明的“大腦”正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 譚旻:這一兩年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的核心推動力是來自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突破,特別是語言大模型在大數據集成的前提下,讓機器人的思考越來越接近人本身的本體思維。
2025年伊始,在全球AI市場引發震動的DeepSeek國產大模型,不僅以技術開源、成本低廉的屬性重塑了算法生態,更聰明的表現,也迅速點燃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熱情。眾多廠商紛紛接入DeepSeek大模型,啟動升級換代。
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 丁寧:機器人硬件和大模型軟件之間,實際上是一個採集數據支撐智能,智能又能賦能機器,讓它更聰明的閉環過程,在未來非常值得期待一種狀態,自己會思考、會推理、會形成一些策略。
越來越高效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百花齊放”
技術的自主性,正在加速我國的人形機器人從概念走向現實的應用。而密不可分的上下游,也在推動人形機器人從“一個人”到“一條鏈”的協同發展。跑步、登山、端茶、分揀,在不同的賽道裡,人形機器人“各司其職”。四肢、關節、眼睛、大腦,在不同的身體裡,各個“器官”各有所長。得益於成熟的供應鍊和完整的產業生態,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上下游,已經形成“集群效應”。以廣東深圳為例,機器人廠商供應鏈的本地化率已超六成。僅南山區就集聚了超過200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機構。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重點產業科副科長 張思敏:我們這個鏈條十分完整,目前南山整個產業鏈的規模超過了400億元,2024年同比增長超過了20%。
摩根士丹利近期發布的全球人形機器人百強榜單顯示,中國企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僅深圳就有7家企業入選。其中,不僅包括機器人整機企業,還有為身體“循環系統”提供解決方案的關鍵企業。
無論是減速器、傳感器還是精密結構件,本土供應鏈的高效協同,能形成產業上下游的共建效應,率先突破成本瓶頸,而政策場景創新與產業端的協同發力,正在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
廣東省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林毅:近期我們還將發佈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對開放應用場景,突破關鍵技術,構建專用數據集,提升規模化製造和應用能力等予以精準支持,同時還將在全市科技重大專項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專項,鼓勵產學研用組成創新聯合體進行協同攻關,2025年再開放100個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