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2月18日18時07分我們將迎來雨水節氣。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時節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各地農民搶抓農時,育種插秧,展開田間管理等農事活動。
湖北老河口:雨水春來 地米菜嚐鮮
雨水時節,萬物生長,各種美味野菜爭先探出“腦袋”。在湖北老河口,地米菜是當地的早春野菜“第一鮮”,人們將它做成美食,為餐桌增添春日的鮮美。
挎著小籃,帶上鐮刀,趁著天氣晴好,老河口市李樓鎮劉營村的村民們相約到田野裡採摘地米菜。地米菜也就是薺菜,立春過後,氣溫有所回升,地米菜扎堆儿生長,很容易便能找到。
不一會兒,新鮮的地米菜便裝滿了籃子。村民們挑選出最鮮最嫩的那批,製作地米菜包子。
據了解,地米菜要先用鹽水泡過了再洗,過水時加點鹽和油,這樣既能除掉野菜的澀味,還能保持菜原有的顏色。
焯過水的地米菜切碎,搭配好炒熟的雞蛋放入調料,再擀皮包餡,上屜開蒸。剛出鍋的地米菜包子鮮嫩多汁、清香撲鼻,是當地村民迎接春天的“美味”儀式。
廣西賀州:“耍春牛”鬧春 祈福好年景
“耍春牛”是我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活動,意在提醒人們春耕即將開始,莫誤農時。現在就讓我們領略一下廣西賀州市當地村民的“耍春牛”活動。
在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福溪村,村民組成“耍春牛”隊伍,沿著古道到各門樓和廟前祭拜,並來到每家每戶門前表演。福溪村的“春牛”由竹扎框架、牛皮、棕櫚葉製成。 “耍春牛”時,村民們穿上迎春服裝,模仿耕田、播種等勞動場景,手持鏟子、鋤頭、鐵鍬等作為表演使用的農具,敲鑼打鼓,一行人熱熱鬧鬧趕著精心打扮的“春牛”走街串巷。 “春牛”到誰家,就代表著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豐收富足。 “春牛”所到之處,家家戶戶用鞭炮“接福”,迎接新年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