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规范公务接待、财务报销流程等制度机制,深入纠治无公函接待问题,严防‘舌尖上的腐败’。”前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办公室纪检监察组到该县水利局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时,县水利电力公司工作人员拿出修订完善的制度,介绍起违规吃喝问题整改情况。
此前,全州县纪委监委收到县委巡察办移交的关于县水利电力公司存在违规吃喝等问题线索。经查,该公司自2019年至2021年存在无公函接待问题,涉及金额27万余元。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某某对违规接待、公务接待报账混乱等问题负主要领导责任,因如实交代事实,具有从轻情节,最终受到政务记过处分。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规吃喝典型问题看,不执行规定、违规接待现象依然多发,其中‘吃公函’问题较为突出。少数单位顶风违纪,对未出具公函的公务活动来访人员违规接待,并使用公款支付接待费用;有的单位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不重视公务接待管理,对公务接待事前审批、预算控制、报销凭证等环节把关不严,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制度机制不健全,让违规报销接待费钻了空子,‘公函’成为违规吃喝走账‘暗门’。”桂林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刘峥表示。
除了无公函接待问题,“吃公函”还包括一函多吃、空白公函、虚假公函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所属二级单位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分管负责人李某对机关公务接待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未严格执行公函审批登记管理制度,随意对外开具空白公函等,受到政务警告处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某某,多次在无接待事由、无公函的情况下于某农家乐安排接待,通过伪造公务接待事项清单、派出单位公函、菜单及就餐人员等资料,对吃喝费用进行报销,最终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吃公函”绝非小事小节,将公务接待函当作吃喝“通行证”、为违规吃喝披上“合规外衣”,是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
“‘吃公函’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不仅有违规吃喝问题,还可能涉及贪污侵占等腐败问题,必须坚决防范和杜绝。”浙江省东阳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日前,该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常态化组织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监督检查,将“吃公函”纳入监督检查重点,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约谈提醒、发函督办等方式,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督促抓好整改。
把建章立制作为管长远、固根本的重要举措。桂林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市政府制定桂林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接待审批控制,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坚决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修订来凤县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县内公务活动实行乡镇“零接待”,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务接待。
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规范公务接待赋能增效。江西省南丰县纪委监委加强与市场监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建立“违规公务接待”大数据监督模型,对公函编号、发票、是否超标等进行排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会同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采取“统一场所、统一标准、统一赋码、统一监管”模式,在全区施行“扫码用餐”改革,改变以往公务接待地点分散的情况,将机关食堂确定为统一的公务接待点,制定统一用餐标准,加强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