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记者来到四川省资阳市临空经济区临江镇红碑村,干净的村庄、宽敞的村道、焕然一新的房屋,都在诉说着村庄这一年的变化。
“以前老旧房子比较多,房子也不美观,公路也不好,没有垃圾箱,环境卫生也没有现在好。”村民雷光亮告诉记者,这几年的变化,我们这些村民都是见证者,村上的路修好了,还装了路灯,天然气、自来水也通了,环境卫生也变好了,外面的年轻人都经常回来耍了。
乡村转变需要契机。2021年,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成都美院)搬迁至资阳市临空经济区,并最终选址距离资阳城区只有10公里左右车程的红碑村。
与成都美院仅有一河之隔的红碑村,在2022年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项目建设,推动“最美乡村”与“最美美院”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把村子打造成了“美院后花园”。“红碑村不仅可以为成都美院提供充足的蔬菜供给,还可以为美院的学生提供写生、创作的实践基地。”红碑村第一书记罗志军说。
罗志军介绍,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坚持“三个三”原则,即“三个保持”,保持农业本色,保持农村本真,保持生态本底;坚持“三个不搞”,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包大揽”,不搞“表面文章”;坚持“三个本土”,挖掘本土文化,使用本土材料,体现本土特色。项目之初,红碑村就成立两个村民小组通过逐户走访、开坝坝会等方式,收集村民诉求的同时,还组织村民代表到省内多地考察学习,让群众直观感受乡村建设成效。
在壮大集体经济上,红碑村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统一规划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比”,群众年底既能分红还有土地流转费。发挥“美院后花园”引流作用,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农耕体验、美术写生等特色产业,打造艺术乡村旅游“打卡点”,引进业态8家,探索“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社会资本+农户”的共营机制,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背靠成都美院的红碑村,也成为很多人投资的热土。“回归乡村创业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新村民”彭志华说,回想起2022年的红碑村,很荒凉,心里还是没底,村里全是破破烂烂的老农房,周边环境也是田土乡村路。政策支持下,整体基础配套得到了飞跃性,通过对房屋的规划设计,围绕特色餐吧、民宿、户外拓展基地、研学基地、康养旅居基地等业态的“原野餐吧”,为美院师生解决课余生活的休闲配套,让美院师生都愿意来到红碑村激发创作灵感,有了人气也能带动老百姓的土特产。
“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山水美、田园美、院落美、环境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初步呈现‘山水美院后花园 宜居和美新红碑’乡村振兴和美画卷。”罗志军说,2023年,预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以上,今年村集体经济可实现总收入20余万元,成功创建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者:戚建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