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王僖)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發表報告,表示特區政府在扶貧方面仍不及格。據統計處前年數據,全港約95萬名兒童中,大約每五名兒童,就有一童生活在貧窮境況。本屆政府在精準扶貧方面雖然有所改善,為近五年來最高,但以100分為滿分,仍只有26分,遠低於及格線。不少兒童住板間劏房7年,仍未獲安置;不少家庭節衣縮食,仍未能令子女三餐溫飽。社協提出系列建議,希望政府推出針對兒童貧困的新措施,包括向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午餐,為租住不適切居所有小朋友的家庭,提供租金津貼和臨時房屋等。
社協表示,香港回歸逾27年,本地生產總值錄得大幅實質增長,但同期全港基層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的實質價值,卻是不升反跌,令人憂慮。「貧富懸殊」和「貧者愈貧」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根據2024年10月樂施會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2%,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比較最低及最高收入家庭月入中位數,疫情前後的貧富差距由2019年的34.3倍進一步擴大至2024年第一季的81.9倍,反映本港貧富懸殊愈加嚴重。
根據統計處資料,2023年全港共有955,5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當中215,000名兒童生活在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貧窮家庭,53,105名15歲以下的兒童領取綜援,香港兒童貧窮率為22.5%。2013年香港兒童貧窮率是24.5%,反映兒童貧窮情況在過去十年未有大幅度改善。
兒童權利大使作為民間兒童權利專員,檢討過去一年香港兒童問題,分別探討各項兒童政策,並於2024年底透過兒童權利關注會內5,000多名會員(6歲至18歲)的討論及投票,投票選出2025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從貧窮兒童角度而言,指出政策在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不足之處,要求未來一年政府跟進。10大議題及排位如下:一、貧童蝸住籠屋板房劏房問題嚴重;二、門診預約困難;三、教育承擔不足,學生資助不足;四、綜援金額不足、兒童生活困苦;五、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跨代貧窮問題未解決;六、街童、疏忽照顧兒童問題;七、缺乏整體處理兒童貧窮政策;八、申請內地媽媽來港團聚問題;九、沒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十、新移民學童及家庭面對歧視。
社協提出系列扶助貧窮兒童家庭建議:一、徹底解決兒童貧窮問題;創造10萬個適合基層的就業機會、提高最低工資及立法規管最長工時等;二、推行扶助貧窮家庭及兒童的補救措施;向中小學生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餐或午餐、改革兒童發展基金及先導計劃,持續跟進貧困兒童成長進度等;三、全面支援貧童學習需要;包括確保每位兒童有足夠的網上學習設備、增加學生資助金額及涵蓋範疇等;四、制定貧窮指標及搜集兒童貧窮數據;五、檢討綜援金額及制度;六、設立獨立及法定的兒童事務專員;七檢討醫療制度,確保貧童健康受到保障;八:改善房屋政策及社區設施;九就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十、加強基層兒童照顧,包括在學校為貧困學童提供全面課後托管及功輔支援服務,改善社區保姆及課餘託管服務;十一、協助分離單親家庭媽媽單程證來港團聚;十二、立法禁止歧視新移民。